二、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古典经济学估算法。按照古典经济学原理,土地和资本是相对稀缺的,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刘易斯按照此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最早提出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如果从传统部门中抽出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没有降低农业总产量,那么这部分劳动力就是剩余劳动力,即边际生产力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⑥。有两种测算方式:一种是狭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拥有的劳动力数量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耕作方法下农业对劳动力的需要量之差”;另一种是广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拥有的劳动力数量与采用较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条件下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之差”。相比之下,影响广义剩余劳动力可变因素太多,对了解现实剩余劳动力意义不大。 二是新古典经济学估算法。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是,刘易斯的边际生产力为零的剩余劳动力是不存在的⑦,但边际生产力大于零的剩余劳动力是可能存在的⑧。一般的测算方法是整个经济系统收益最大化(即资源达到最佳配置)时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去农业中实际存在的劳动力数量,即为剩余劳动力数量。这种测算方法单纯从市场角度考察劳动力的配置,与农业技术水平及农民的耕种情况没有直接关系。在20世纪初期,由于我国农产品商品经济刚刚起步,市场能力尚不足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新古典经济学估算法不适用于对当时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 三是标准结构比较估算法。该种方法是将多个国家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人均GDP水平相对应的各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设立为国际标准,再用中国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总数与相同GDP水平上的国际标准进行比较,算出中国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这种方法测算出来的也是狭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对于20世纪初期,中国的GDP数据缺乏系统的统计,标准结构比较估算法在当时失去意义。 通过比较三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本文将以古典经济学原理为基础,采用古典经济学狭义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借助卜凯的中国农家调查数据,对当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全面估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