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民国中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及区域差异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农史》2014年第3期 胡浩 郑微微 参加讨论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一是以“统计表手稿”形式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卜凯“1929-1933年的中国农家调查数据”。据卜凯《中国土地利用》⑨记载,这些调查数据涉及22省168地区16786农场。但是至今为止,由于保存时间较长以及早期保存技术的不完善,部分手稿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及遗失,造成现有的农家调查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二是卜凯于1937年出版的《中国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后文简称《统计资料》)⑩,该统计资料的大部分数据是以地区为单位对前述的中国农家调查数据的加总、取平均值及简单的指数统计,两者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对比《统计资料》,对信息缺失较少的农家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校对及修复,对农家信息遗漏较多的地区给予统一剔除处理,最后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有效数据,涵盖了19省72地区7278农场。 
    卜凯在《中国土地利用》中根据各调查地区不同的气候、土壤及水利特征,将全国划分为八大农区,分别为春麦区、冬麦小米区、冬麦高粱区、扬子水稻小麦区、水稻茶区、四川水稻区、水稻两获区和西南水稻区。根据对有效数据的筛选,本文将分别从春麦区、冬麦小米区、冬麦高粱区、扬子水稻小麦区、水稻茶区和西南水稻区六大农区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展开探讨,其中前三个农区为小麦地带,后三个农区为水稻地带。四川水稻区及水稻两获区由于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本文暂不讨论。 
    (二)研究方法 
    根据古典经济学狭义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结合数据资料,本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公式设定如下: 
    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拥有量-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农业劳动力剩余率=(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拥有量)×100% 
    此处有两个前提假设:一是本文以样本县内农村劳动力拥有量作为农业劳动力的供给量,那么必须假设样本县内的农村劳动力净流入量为零。民国中期,农村劳动力主要以种植业生产为主,农闲时兼以副业。由于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劳动力基本在村内或邻村间流动,一个县内的劳动力净流入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本文所指的农业为“小农业”,即种植业,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仅从种植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来考虑。据卜凯《统计资料》1929-1933年对全国22省167地区16 575田场的调查数据显示,“每田场之生产家畜单位为0.37”(11)。畜牧业生产的规模极小,其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亦可忽略。因此,本文设立的这两个前提假设基本与现实情况相符。 
    本文中的农业劳动力拥有量采用农业劳动力数量乘以单位劳动力的年工作日来表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将按照卜凯《中国农家经济》(12)中对等成人劳动力的折算标准统一折算,而单位劳动力的年工作日,本文参照周中建(13)对劳动时间的界定,设定为每单位劳动力300个劳动日;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卜凯在《统计资料》中对每个地区每种作物单位面积的需工量有详细的记载,因此,本文采用“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作物种植面积×作物单位面积需工量”来表示,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在卜凯农家调查统计表中有详细登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