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梳理了20世纪30-40年代北平地区四所高校宋史课的设置及学生毕业论文宋史选题相关情况,发现30年代宋史课的最初开设者多非专治宋史,内容讲授多元化;宋史课的开设和讲授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随着开设者的代际更替和学术专业化,宋史课的讲授逐渐体系化,学生选题也更倾向于宋史的核心问题,而非原来的单一主题。 关 键 词:民国宋史研究 宋史课程设置 毕业论文选题 作者简介:聂文华,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北京 100871 朱瑞熙先生在总结二十世纪宋史研究时,专辟一章论《中国宋史学的开创与奠基》。他认为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宋史研究由酝酿期进入开创期,其中蒙文通、陈乐素、张荫麟和邓广铭四人有开创之功。书中并具体考证了四人开设宋史课的时间,推测蒙文通与张荫麟几乎同时在北大、清华开设宋史课程,而张应略晚于蒙,具体开设时间则不确定。①他后来又根据邓广铭的大学成绩单,推定蒙文通1934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开设的宋史课为国内大学之最早。② 朱先生虽然注意到民国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在宋史教学和学生培养上的贡献,但他的梳理主要基于今人论著或回忆文章等二手材料,未能利用当时的档案,而且只对所谓的四大家作了一番考证,故民国宋史研究的教学和学生培养情况仍有不甚详明之处。而本文主要利用30-40年代北大、清华、燕大、辅仁等北平高校的课程指导书、老师讲义及校刊、学生刊物和毕业论文原稿等材料,初步梳理了民国北平四校宋史课程的开设和毕业论文中宋史选题情况,藉此了解民国时期宋史教学与研究的特点,从一个以往所忽视的片段观察当时的宋史研究是如何展开的。这不仅可弥补过往宋史研究学术史的疏漏,而且能增进我们对近代宋史教研体系演变的认识,对理解1949年以后宋史教学与研究格局的形成不无启发。 一、宋史课程设置与讲授的多元化 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史学体系的建立,在大学史学系的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标准化的趋势,逐渐发展出通史和断代史、国别史和专门史课程群组。其中通史逐渐由分期讲授发展成断代史讲授。③宋史课程即属于断代史课程群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名或曰宋史,或曰宋辽金元史,或曰辽宋金元史,端视所在大学师资情况而定。由于时间和资料所限,本文仅选取北平地区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燕京大学及辅仁大学四所典型高校作为个案,时段则集中在30、40年代,具体讨论起止各校并不一致,以能表现各校特色为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