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代铁路通行之前,华北地区农民在遭受天灾人祸时,经常会有组织或自发地向资源禀赋较好的周边省份或地方移民,且主要是以农民在灾难来临时的离村谋生为基本特征。近代铁路的通行,不仅为华北农村的移民提供了更多交通线路的选择,同时也使之进行中长距离和大规模的移民成为可能,其中长距离的省际移民较前具有更明显的永久性移民特征。华北地区各省移往外地的农民,在移民过程中对迁入地和职业均具有规律性的选择。近代华北地区农村移民的广泛发生,虽是当地农村的社会经济转型、价值观念转变、传统文化式微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近代铁路的通行却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催化作用。 关 键 词:交通史 近代铁路 华北地区 农村移民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式交通运输与中国现代化转型研究”;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近代铁路与中原地区社会变迁进程研究(1898-1937)”(2014CLS016);河南工业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铁路交通运输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2014YWQN18)。 作者简介:马义平(1975-),男,山西临汾人,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现为美国德克萨斯国际农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区域经济史和中国政党制度史研究,河南 郑州 450001 近代铁路在华北地区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及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同时也有益于完善当地城镇空间格局和保障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20世纪前半期,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华北各地农村的社会经济渐趋向近代转型,在改变了该地传统的技术和资金主要流向的同时,也改变了原先以分散生产与集市交换为主的社会经济模式。受此影响,交通便捷之地乡村农民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等均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虽说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社会经济领域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近代铁路在华北地区的通行却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近代铁路通行与华北农村经济变迁的关系问题,已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论证。然而将新式交通与华北区域移民结合进行专门研究的,目前为止国内学界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却寥若晨星,故仍留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和考察余地。有鉴于此,本文拟以近代铁路通行为透视华北农村移民的视角,重点探讨近代铁路通行在华北地区农村移民中的作用,进而揭示近代铁路与华北乡村社会变迁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特征。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移民”一词是指“人口从原居住地迁移至其他的地方居住”或“进行这种迁移的人”[1](P5)。即不管迁移人口在迁入地居留时间长短,只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一定影响的,在此都被视为“移民”。所以,本文中所说的华北地区农村“移民”,是指暂时或永久性改变定居地的迁移人口,不仅包括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序流民,同时也涵盖国家出于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进行的有计划人口迁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