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蒲安臣完成了他在中国的6年任期,即将回国。恭亲王代表中国政府,正式邀请他“充办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大清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进行“战略对话”。这一外交史上的创举,令世界惊叹。 大清特使蒲安臣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他的祖国美国。他以一种特殊身份,与美国总统约翰逊(Andrew Johnson)、国务卿西华德举行了多次“战略对话”,最终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史称“蒲安臣条约”。 这份被梁启超称为“最自由最平等之条约”,受到了大清朝野的高度评价。维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一次被写入了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保持中国的完整;中国控制自己的内地贸易;中国在美国各商埠设立领事馆;相互不得进行宗教迫害;鼓励中国劳工向美国移民;相互居住和履行的权力;相互准许对方学生入学;不干预中国的内部发展。 这一条约,奠定了今后近一个世纪的中美关系基调,成为中美各自国际战略的重要基石。丁韪良评论道,中美关系的“行情”上下波动,而在蒲安臣这里达到了顶点。 当蒲安臣代表中国在出访俄国的途中病逝后,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优厚的抚恤。美国政府则在其家乡波士顿为他举行了隆重葬礼,他的灵柩上和道两侧,都同时覆盖和悬挂着星条旗和黄龙旗。 美国史上比林肯总统还要伟大的国务卿,致力于建设“美利坚的太平洋帝国”,而跨过大洋与中国握手,正是这个新帝国的基石 1870年 太平洋帝国崛起 蒲安臣的隆重葬礼结束不到半年,他的直接领导、刚刚卸任的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就不远万里到访中国。虽然这并非一次国拭问,但中美两国都十分重视。美国政府按照政府首脑的级别,为西华德提供了专轮及卫兵,而主持中央工作的恭亲王则和西华德举行了重要的会谈。 西华得华,实际上是通过高层会谈,将蒲安臣已经奠定基础的中美战略合作关系,再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在京期间,他与总理衙门举行了三次会谈,其中包括与恭亲王的正式会谈,及与总理衙门二号人物文祥的私下会谈。 作为蒲安臣的“老板”,西华德是中美战略关系的最终拍板者。他的政治资历,远比林肯总统丰厚,但阴差阳错,本应是他囊中之物的共和党总统提名,被林肯夺走。林肯当选后,西华德出任国务卿,积极协助林肯对付内战,并大力推行将美国建设成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计划。他甚至还与林肯在同一天遇刺,侥幸生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