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漫长的宴会上,宾主双方除了寒暄之外,话题主要围绕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当时,作为中国新式最高学府,同文馆的教学已经在美国籍的校长丁韪良带领下,步入正轨。而在煤矿和铁矿开发上,格兰特表示出明显的兴趣,强烈建议中国应效仿英国,多多开发自然资源,向大国迈进。但对这个话题,恭亲王似乎并不想多谈,或者他似乎有难言之隐,倒是中国财政部长(“户部尚书”)很感兴趣,与美国客人热烈讨论起来。恭亲王在旁听着,一口口地抽着他的烟枪,并不时给格兰特的盘子里添菜,那菜“堆得都足以装饰一颗圣诞树了”。 美国人事后总结说,作为中国的权力核心,恭亲王对于西方和世界大势,十分了解,远远超过他的同胞们。但是,与李鸿章不同,他首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作为政权基础的满清贵族,而这个团体十分保守排外,这就注定了恭亲王“不可能如李鸿章那样走得那么远”。在此次会谈中,但凡涉及中国的改革和进步的话题,他都很少说话,而是格兰特在侃侃而谈,因此,美国人认为,真正能推动恭亲王、触动中国政府的改革建议,“必须来自于中国内部,来自于中国的人民”。 在6月5日于美国使馆内举行的第二次会谈上,恭亲王不再绕圈子、打哈哈,而是直奔主题:希望美国出面,制止日本侵占中国的属国琉球。3个月前(1879年3月),日本利用中俄在新疆军事对峙、中国无暇东顾的机会,下令将其已经实际占领的中国藩属国琉球“撤蕃置县”,正式吞并。恭亲王希望格兰特总统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说服日本放弃这一极为不友好的行动,并且请格兰特在经过天津时,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商谈细节。 一周后,李鸿章与格兰特举行了闭门磋商。李鸿章详细地向格兰特介绍了琉球事件的前因后果。比恭亲王更为咄咄逼人的是,李鸿章搬出了此前的中美条约,条约中明确约定:如果第三国对中美任何一国“有不公或轻藐的事,一经知照,必须相助”。格兰特的助手杨格(J。 R。 Young)将军告诉总统,根据琉球事件的情况,日本的确“轻藐”了中国,因此,协助中国进行调解,不仅是道义责任,也是条约责任。这一来,格兰特的调停,不仅是私人外交行为,更上升为美国的国家外交义务了。两次会谈之后,李鸿章就和格兰特成了惺惺相惜的朋友。 美国的调停最后失败,格兰特总统致信李鸿章,希望中国学习日本,改革自强。格兰特的助手杨格更是直言不讳:“中国若不自强,外人必易生心欺侮 中国之大害,在弱之一字,我心甚敬爱中国,实盼望中国用好法,除弊兴利,勉力自强,成为天下第一大国,谁能侮之?” 李鸿彰美掀起中国热,美国一改那跟在“狮子”后面拣骨头吃的“豺狼外交”,以炮舰政策跻身“狮子”行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