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德的对华战略,就是要与中国“协商合作”,通过商业贸易,将美利坚打造成“太平洋帝国”,从而称雄世界。西华德推动甚至主导了一连串的“远交近攻”举措,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是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只因为它横亘在中美航线上,必须将其纳入服务于中美关系的轨道;二是用720万美元从俄罗斯手中收购了152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相当于每英亩2美分,从而“向亚洲伸出了一只友谊之手”。 在西华德与恭亲王及文祥的会谈中,他频繁地提出,中国应当尽快派遣外交官常驻西方各国,因为,中国必将迎来学习西方的高潮,更多的人才将到美国、欧洲学习科学、外语、法律和经济,加上大量的中国移民,需要常驻外交官的保护和服务。 在官方记录中,恭亲王并没有与西华德“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重大问题广泛而深入地交换意见”,而在私人记载中,这种跨越大洋的两国高层会谈,更像是拉家常和叙旧。大清国寥寥可数的几次首脑外交,几乎莫不如此。其实,所谓的战略对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到了两国首脑会面时,无非是定调子、把方向,在把酒言欢中,确认共识。尤其大清国历来奉行暗箱操作的政治传统,与美国那些竞选出来的公众领袖完全不同,大清领导人并不善于亦不乐于在大庭广众下自我表达。文祥在私人会谈中,向西华德表示:中国的事情不能着急,改革必须稳步推进,否则会适得其反。丁韪良的回忆录中,也记载了文祥此前常说的话:“你们西方为什么急于推我们走?中国一旦启动,会走得比你们希望的更快。” 西华得华期间,正值“天津教案”。他所不知道的是,负责处理天津教案的直隶总督曾国藩,身边有个翻译名叫容闳,提出了“留学教育计划”。不久,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人联名上折,建议“由政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得到了恭亲王的赞赏,随即在上海成立了“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两年后(1872年),西华德就在报刊上,读到了首批中国小留学生抵达美国的消息。 战将出身的美国总统,继续夯实美利坚帝国的“中国基石”,他沉痛地告诫中国:落后就要挨打 1879年 警惕日本 西华得华后9年(1879年),刚刚卸任的美国总统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就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北京。 与西华德一样,这并非一次正式的国拭问,却由两国政府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格兰特抵达北京后不到两小时,恭亲王就派人前往其下榻的美国公使馆问候,并在第二天(6月4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