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还在学术书苑遇到过吕正操将军呢!”另一位当年常去书苑的读书人说。老严证实了他的说法:“确实,将军至少来过两次。一次特地来寻《适园丛书》,不巧此书尚在出版过程中。每次将军驾到,都是两三辆车同进同出,夫人随行,很是气派。” 选书水平高下映射出的是读书人学养的高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够与汪道涵看中同一本书,至少说明眼光不错。1991年,美国汉学家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由中华书局出版,译者为林同奇先生。一个周末,还在华师大读书的杨扬又来翻书,惊喜地看到这本汉学学术论著,爱不释手。数了数架上一共5本,于是准备全部拿下,回去与同门分享。谁想工作人员告诉他,这5本书是为汪道涵所留。年轻博士的眼中,好书有缘相遇总归要有个结果,哪管对手官阶几何。“那就分我一本吧!”拗不过爱书之人的拳拳之心,经营者只得偿其所愿,即便那时杨扬还不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于是,我硬是从汪道涵手中抢得了一本。”言语间似乎有种别样的得意。后来,这本书也就成为了杨扬师门内传阅的“孤本”。 至此,也仅仅是在学术书苑种下了一个“因”。15年后,杨扬去哈佛燕京访学,因难忘先生的译著,他专门带了妻女登门拜访林同奇先生,并带去王元化先生的问候。“六月的阳光下,波士顿近郊,在那到处是森林、草坪的地方,漫无边际地神聊各种话题。”当年抢了汪道涵一本书,不想十几年后却结了一段“忘年交”,这大概才是“果”。 ![]() 学术书苑举办学者座谈会(图片由汪耀华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