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民初政体重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省制缺失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 陈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爆发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成为共识,但取法何种模式及形制,不同政治力量在角力下探索。光复各省为应对内外局势,调和各省自治与统一,仿北美十三州建国先例,采邦联制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继而因各省掣肘政府权力行使,并影响列强承认新政权,临时政府采取措施集权中央,遭到临时参议院及各省抵制。南北统一后,为限制袁世凯独霸政权,保存共和果实,孙中山在规划未来政制时,试图划分中央与各省权限,但同盟会内部意见纷歧,时势倾向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这一缺失,将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省制构建,置于各派政治力量角力之下,并成为中国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肇因之一。 
    【关键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体;共和制;单一制;联邦制;省制
    [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14)05-0093-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民国建立之初由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一份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它确立了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并在袁世凯称帝及失败后,成为维护共和制度的重要依据。已有不少研究者指出其内容存在的缺点,其中一点即为“《临时约法》无省制规定,使中央与省政府之关系无从确定”。① 
    《临时约法》这一缺失,事实上造成了很大影响。戴季陶在1914年流亡日本时,将其视为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②;1923年1月,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时,亦表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此所谓合九州之铁,铸成大错者也”③。 
     学界对于《临时约法》的讨论,多集中于《临时约法》的制定过程、内容、主要缺陷及其影响④,而对造成《临时约法》缺失省制的原因则较少探讨。⑤近年关晓红教授著文指出,《临时约法》未及省制内容,是因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设计,“更着重于解决君主立宪抑或民主共和的问题,重点放在确定中央政府的体制及其组成结构,尚未顾及省制”⑥。不过,关教授在文中并未展现具体立论依据,而且也无法解释虽然南京临时政府在其成立后及南北统一前后,曾采取种种举措试图确定省制,《临时约法》却未予以回应的原因。基于此,本文尝试在梳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至《临时约法》颁行期间政体重建脉络的前提下,对《临时约法》中省制内容缺失的原因作一探讨。 
     
        【作者简介】陈明,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