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 记者 张小叶 摄 在吐鲁番博物馆的入口处,以灯带标识的丝绸之路,像三条迷人的曲线穿过新疆广袤的土地。在古时,这里被称作“西域”。 西域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出行之路,因为那里可以通向别的文明体--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在远方的文明,即使光芒再微弱,也能吸引每个时代最勇敢的探险者。在漫长的岁月里,使节、僧侣、教徒、商人们的身影来往于这条艰苦曲折的向西之路。他们带来了外界的信息,塑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界观;他们也输出了中华帝国的商品、知识和文化,因此这条西行之路才拥有了一个浪漫而贴切的名称--“丝绸之路”。 道路就像纽带,它连接起不同的民族、资源和文化,它们存在的目的,则是促成商业的繁荣,以及各种文明的交流融合。古丝路的历程启示我们:封闭只会导致衰败;只有交往,才能形成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政策,正是在此基础概念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规划,也象征着中国的决心和目的:以和平、交流和共享的方式重新缔结与世界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丝路的历史,从另一个维度启迪着今人,映照着我们的未来。 历史维度,讲述丝路重镇 在《丝绸之路》中,斯文·赫定写道:“丝绸之路的全程,从西安经安西、喀什噶尔、撒马尔罕和塞流西亚,直至推罗,直线距离是4200英里,如果加上沿途绕弯的地方,总共约6000英里,相当于赤道的四分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