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中国思想家何以“偏爱”庄子(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魏义霞 参加讨论

    取决于不同理念和立场
    可以明确的是,近代思想家对庄子的身份归属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例如,谭嗣同将庄子说成是孔子后学,严复、梁启超和章炳麟则将庄子说成是老子后学。虽然谭嗣同和康有为均将庄子视为孔子后学,但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同样,尽管严复、章炳麟与梁启超均将庄子视为老子后学,但其含义也迥异其趣。正如庄子在康有为那里的身份扑朔迷离一样,庄子在近代思想家眼中的身份复杂多变。
    经过简单梳理,可以发现,近代思想家对庄子的身份归属与他们对诸子百家的态度和中国本土文化的整体看法密切相关,推尊孔子者(例如谭嗣同)强调庄子是孔子后学,崇拜老子者(例如严复、章炳麟)将庄子视为老子后学。由此反观康有为对庄子的身份归属,可与其他近代思想家的做法相印证。康有为极力推崇孔子,声称“‘六经’皆孔子作,百家皆孔子之学”。他既认为老子与孔子立教宗旨相反,在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维度上打压老子,又对老子表现出难以抑制的好感。在推崇孔子的前提下,康有为将庄子说成是孔子大同之学(大同之教)的传人;在推崇老子的前提下,他又将庄子视为老子养生之学的代表。
    沿着这个逻辑可以看到,正如康有为对庄子的多重身份归属涵盖了近代思想家的各种说法一样,近代思想家对庄子的身份归属之所以有争议,取决于各自不同的哲学理念和学术立场,表达的则是对庄子的共同关注和一致推崇。
    与近代文化高度契合
    康有为之所以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需要,将庄子分别归入孔子后学或老子后学,是为了让庄子“救急”,借助庄子证明孔子或老子思想中有什么。庄子之所以“不辱使命”,前提是他可以“分身”,既可以脱离孔子,又可以脱离老子。游离于孔子、老子之外,表明了庄子身份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其说是近代思想家所赋予,不如说是庄子思想的特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历史上对庄子的身份归属一直存在不同声音。除了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将庄子视为老子后学这个主流观点外,还存在着庄子属儒门的看法。庄子学富五车,《庄子》无所不窥。这给后人预留了极大的诠释自由和空间。庄子思想的这一特性是孟子、荀子和韩非等人所没有的,也是后者不能像庄子那样游离于孔子、老子之间的原因。
    庄子思想的这一特质与近代文化的圆融心态和多元视域高度契合,并且成为近代思想家喜谈庄子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他们正是利用这一点对庄子思想予以阐发的,从而使庄子思想具有无与伦比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包容性。康有为肯定庄子属于孔子后学时,便在孔子讲心学、重养生的前提下,从孔教角度解读庄子,断言庄子养心。康有为断言庄子是老子后学时,便在老子尚清虚的前提下,认定庄子尚清谈,不仅老庄并提,而且断言老佛相混,成为魏晋和隋唐风气。谭嗣同与严复、梁启超、章炳麟对庄子的身份归属并不相同,但他们都按照各自对庄子的身份归属来诠释其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