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中国工业分类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经济史研究》 方书生 参加讨论

    二、辨析各系列分类法的异同
    尽管表1所列的四个系列分类法多达数十种,看上去纷繁复杂,但通过辨析其具体的内容,即可明白各系列分类法的特征、异同。
    (一)业务普查中的分类法
    此种工业分类,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即试图了解该业的全貌,并与其它地区或国家进行对比。该分类以国际劳工局16大类分类法(以下简称16类法)为基础,并随着业务的拓展而推广开来。
    如前所述,近代最早的工业分类始于1929年上海市社会局,该局存在于1928-1949年,负责市属工商企业的社会行政管理,(12)与国际劳工局(13)的职能部分重叠,同为关注并研究劳工问题,故而在调查中援引劳工局的成例,将矿业以外的制造业分为16大类。(14)具体而言,上海市社会局的工业分类,第一级遵从国际劳动局分为16大类,第二级依据国际劳工局成例及本国工业状况分为87小类,第三级依据本国工业分类习惯,并参酌其产品与所用的原料及机器,分为161细类,第四级不多,只有在第三级分类不合实际情况时再细分,仅28细类。(15)其中,四级工业分类采用杜威法进行编目,清晰明白。此外,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也以16类法为基础,参考美国的成例,分为11大类。(16)
    由于上海市社会局的分类法比较标准、科学,便于国际比较,中央工厂检查处也采用此法,南京国民政府曾向广东、青岛、陕西、天津、河南等省市推广。1935年汉口市政府曾转发该工业分类标准:“令汉市府准实业部中央工检处函送工业分类标准,请转饬遵办等由抄发,原标准仰遵照(附工业分类标准)”。(17)同年,青岛市政府遵照第11219号训令转发工业分类标准,并根据本市的实情,令社会局“呈一件呈复遵令采用工业分类标准补入遗漏行业由”,将本地新出现的有线电车、火柴砂、漆布草帽辫、冻粉、罐头、面包、烘烟等补入相应的目录。(18)广东省政府在致民政厅长、建设厅长、广州市市长的训令中言明:“之前中央工厂检查处已经函送各处的工业分类标准,现在转发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检字第二五一号来函……以求各县、市知晓”。(19)此外,陕西省也援引此16类法;(20)河南省的工业倡导分类统计表中,分别为13大类,按照工厂数量进行排列;(21)天津市的“劳工”工业分类统计表中,参考本地的特征,分为10大类。(22)
    上海市社会局的分类法有其合理性,但并不完全符合上海以外地方的实情,故而,16类法的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多适用于上海与中央工厂检查处的工业调查。例如,陕西省建设厅曾试图推行16类法,但陕西省银行在调查西安市工业时,仍分为机器业、电气业、机制面粉业、化学工业等33业。(23)1935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编辑《中华民国统计提要》时,按照16类法编辑的工业统计,仅上海市的数据完整,青岛市即缺少3大类。(24)
    (二)实践中形成的分类法
    实践中形成的工业分类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为上海及中央相关机构的分类,第二为其他地方相关机构的分类。由于各分类主体职能的不同,或者由于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程度的不同,故而,所采用的工业分类标准差异明显。但是,其中有两个明显的线索可以辨析,第一是区分不同分类主体的职能;第二是区分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程度,即不同地域的分类法。
    1.不同分类主体相异的分类。可以上海市社会局、国民政府工商部、实业部、经济部、金城银行上海总行、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等分类主体为例,比对不同机构所提出的不同分类法。
    如上所述,1929年上海市社会局完成了第一次工业分类,按资本额的多寡分为8大类。1930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完成第一次全国性工业分类,按工厂数量多寡分为13大类。1934年国民政府实业部工业司为了“就其梗概,分别叙述,以观各业之现状,而供整顿之资料焉”,(25)将全国工业概况分为12业,(26)以工业分业代替工业分类。在国民政府经济部地方经济调查的表格中,所附录的工业分类表包括19大类,(27)既不同于社会局偏向于资本多寡与重要性,又不同于工商部专注于工商部门,也不同于实业部更关心具体的行业,其偏重于大工业部门的各主要方面,尤其是其中的新兴工业部门。1933年上海市社会局,曾联合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实业部、交通大学研究所、中国经济学社,对1929-1931年间上海1 887家工厂(侧重于机制工业)进行调查,在各部门的平衡中形成10类法。(28)同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委托中国经济研究所,调查南京、上海、青岛、北平、无锡、杭州、汉口、重庆、天津、济南、厦门、梧州、广州、汕头等城市的24个行业、2 435家工厂,也采用10类法。上海沦陷后金城银行上海总行调查科,通过直接访问、间接探寻、他人记忆、报刊文章等方式整理文献,采用24行业分类法。(29)抗战期间,作为工业促进部门,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分类时,在将矿业、电业分出之后,将其所办的工业分为:冶炼、机械、电器、化工4个部门。(30)1949年上海解放后,统计开工停工情形时分为10大类,(31)除了增加冶炼及金属、文化两门类外,最接近1929年第一次分类法。
    2.不同地域的分类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为上海市或基于上海的全国工业调查统计分类法;第二组为其他城市的分类法。由于上海的工业相对先进、完整,而其他城市的工业发展明显落后,则显得混乱庞杂。例如,实业部国际贸易局在调查山西时言:“晋省工业,颇不发达,大都系小规模之手工作坊,新式工厂为数甚鲜,工业种类大致可别为七种”(32)山东省分为6种,(33)1930年杭州市工业分类为8门,(34)长沙市分为9业,(35)广州市分为7业,(36)兰州市分为14业,(37)1935年济南市30人以上使用动力的工业分为7业,(38)武进县更是直接以工厂、工场、作坊为单位合并同类项,共44目,新旧各业杂乱无章。(39)大体上而言,很多城市均尚未区分工业分类与工业分业。
    (三)专项工作中的分类法
    不同于前述业务调研或管理部门,专项工业分类一般是为了完成某一专项任务,因而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通过分类发现价值。其中,有三种代表性的分类主体:一是政府专门机构,例如实业部全国度量局;二是公共服务部门,如各征信所;三是准公共服务部门,如“许氏工商所”。
    1.实业部全国度量局的标准。由于工业标准化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减少成本,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均努力采用。国际联盟经济会议及经济委员会,提倡实业合理化及科学管理,经过1921、1923、1927、1930年的多次会议,成立万国标准协会,将国际标准分类定为16大类,(40)实业部全国度量局按照国际工业标准协会的种类,以及当时国内实业情形进行调整,拟出16大类。(41)
    2.征信所的分类法。中国征信所根据金融业服务的对象,把社会组织划分为特种事业、制造工业、贩卖商业、农矿渔牧4大类,每类中再分若干细目。涉及工业的相关部分,将矿业析出,将制造工业分为7大类:纺织工业、金属工业、化学工业、饮食品工业、教育文化用品工业、日用品工业、杂工业等类;将公用、交通堆栈、建筑列入特种事业(即第三产业中除商业外的部门)。(42)
    3.工商服务所的分类法。1934年许晚成在上海开办龙文书店,接受委托进行工商调查事宜,完成了一系列工商行名录的调查与编辑,“龙文书店编辑部附设之,乃许氏工商服务所”。1940年许氏参照工业普查16大类而删减,分为12大类;(43)1943年版是前一版本的删减,分为10大类;(44)1944年则混合了分类与分业,也分为10大类。(45)
    (四)学术研究中的分类法
    有关学术研究中的分类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者为研究分类而提出的各种修正意见;第二、学者利用现有的工业分类数据所进行的研究。
    1.学理研究中的分类法。鉴于各种工业分类的混乱,1931年田和卿提议按照工业的学理进行分类,将制造工业分为物理学工业、(46)化学工业、特别工业(制作工序上没有物理或化学原理)(47)。该分类法多有歧义,(48)且基本无法实践应用,这也表明拟定广泛可行的标准工业分类的困难。1936年,结合工业的实际情形、清楚的分类纲目、便于与其他工业分类进行比较,以及不同的用途、性质、种类等分类原则,唐启贤设计了一个繁简适宜、层级比较合理的工业分类,共19大类。(49)1948年,宋梯云参考了国际劳工局、主计处、实业部、经济部的分类,调整为更可行的13大类。(50)可视为较接近实情,具有较好应用性的决策建议。
    2.工业经济(史)研究中的分类法。刘大钧在《上海之机制工业》(1933年)中,参考国际劳工局16类法,在《上海工业化研究》(1940年)中仍参考沿用、加以损益,仅将第8门改为公用事业,但各下属类别仍一致。巫宝三同样采用1934年上海市社会局的准则,分为15大类,(51)首先将冶炼作为矿业独立出来,视为非制造业,其次将机械与金属品分列为二类,并析出电器工具类,删去家具制造、建筑工程类。蒋乃镛也大致遵循上海市社会局1929-1934年的分类法,分为10大类,但没有包括“家具制造业、冶炼工业、建筑工程业、橡革工业、饰物仪器业”,与巫宝三相比,更删减“橡革工业、饰物仪器业”。(52)徐新吾、黄汉民在计算1933年的上海工业产值时,利用16大类调查数据,在计算1947年的产值时,以工业行业为基础进行估计,在比较1895-1947年的产值时,分为10大类。(5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