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梁启超身患重疾,仍然乐观向上,是坚强的信念、对国家和子女的爱支撑着他,他告诉孩子们:“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工夫,自中年来很经些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处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何况家庭环境,件件都令我十二分愉快。” 在1927年8月29日信中,梁启超叮嘱女儿思庄在国外学成后早日归国,“可以做爹爹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做顾问哩”。此时思庄正在攻读生物学,一年预科读完,升二年级,梁启超非常高兴,因为此前“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因为这门学问与一切人文科学有密切关系”。梁启超多么期盼几年后女儿学成归国,与女儿共同探讨、研究学问。 1929年1月2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57岁。梁启超在世的最后三年中,重病缠身,又备受工作、党派纠缠,但他仍以著书立说、授课演说的一贯做法救中国。三年间著述何止一二部,只是拥有的时间太短,不免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年仅51岁,梁启超曾悲叹道:“若再延寿十年,为中国学界发明,当不可限量。”“若再延寿十年”的话语,同样适用于梁启超。丁文江说:“梁先生生平以著作报国,实有四十年之历史”,“先生四十年之中,脑中固绝未忘一‘国’字。”他“文名满天下”,留下一千数百万字的论著,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历史、法律、宗教、新闻、教育、音韵等学科,甚至各类自然科学,他的论述适应社会和读者的需要,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梁启超的家书——《致孩子们书》,不是一般的家书,而是充满爱国爱家情感的家书。在“家书”中可以看到他对祖国的爱,也可以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只有祖国强大,孩子们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他的“著书立说”,正是为了救中国。 本文引文所涉文献包括:《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下)、《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丁文江编,世界书局1959年4月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上册(中华书局编辑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中华书局2012年10月版)、《梁启超年谱长编》(丁文江、赵丰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