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仁济医馆的医患关系(4)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高晞 参加讨论

    医院如何募款:诠释近代行善价值观
    医院募捐的成功与否,表面上反映的是该医院在社会的美誉度,实际上受到医患关系之制约,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院正常运行和维持发展的保障。
    最早在中文媒体上出现仁济医馆的报道是在1869年的《上海新报》,题为“仁济医院帮助施医”。《申报》发刊之前,仁济医馆呈现在媒体前的形象,更多的是“施医院”——一所行善施医的场所。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赢得社会的关注,募集到更多钱款。因此,仁济医馆在教会媒体上刊发的均为其医院的就诊报告和获得捐款,并表彰捐款士绅。这样高调的自我表扬方式与传统中国人的习俗相违背、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相去甚远。
    1870年《教会新报》报道,仁济医馆共收到捐银共“一千一百十四两五钱五分”,另收取赠银“三百四十三两六钱四分,共计医治病人12250人。院中之中国医生向时岁修二百四十元,已历十八年既久”。此外还有外国洋行独立捐赠“其慨慷乐善或钦之至”。1871年、1872年、1876年《教会新报》多次公布医院收到捐款款数和捐赠洋行及个人名录,报告收治病人及治愈和未获救的人数清单,尤其强调医馆在城中牛痘局为儿童免费施种牛痘,获得官府信任赞许,以此培养社会公众对医院乐善好施的认知,激发华人捐资发展医院的意识,召募地方绅士和华商加入捐款行列。
    1872年起,仁济医馆拟定改造医院创建新馆的计划,公开募集资金。仁济医馆的每份《医院报告》都是在教育华人、华商如何行善,考虑着如何让各界人士主动地从口袋里掏出银子来。
    1872年10月,仁济医馆在《申报》付资刊登申谢广告,向市民诠释什么是善举:
    且世间善事颇多行善之人,亦复不少,惟人之行善其居心各有不同,有以行善而看炫财富者,亦有行善而图博美名者,且有行善而心存望报者,是皆行善而求人知之者也。至行善不求人知,则既非卖富又不图名且不望报,其居心实超他人万倍上矣。故曰,善恐人各便是真善。此之谓也。昨本医馆蒙中国善士,由顺发洋行转送鹰洋二百五十元,以济本馆诸用,并无姓氏里居。本馆实深感谢,且正值目下来馆就医者日多一日,房屋不敷居住,添造数橼,以补不足。此项之来,殊得用惜,本馆未获识。荆一图面谢谨。志数语代本馆之身受嘉惠者,一申御结之意云,一念鸿施未肯累留夫姓字,千祥骈集定徵贻福于儿孙——同治十一年九月初三日,仁济医馆谨谢。
    此份广告充分诠释了仁济医馆的行善价值观,批评社会中有目的、怀功利的伪善行为,树立仁济医馆正面行善、无欲无求、简单干净的近代意义的价值观和行善理念。该广告所传播出的三点信息:一、行善是不能求名求利求回报;二、仁济医馆正在募捐造新院;三、凡捐款给仁济医馆可获名利,仁济是不会让无名者默默无闻的。这份申谢广告在《申报》反复刊登,延续数月,这是仁济医馆通过媒体向其行善贵人所作的回报。在加深公众影响的同时,传播新型的慈善观念,一次次地为仁济医馆的捐募做广告,真可谓一石三鸟。
    1873年8月仁济医馆移居改造,由《申报》刊布信息:
    仁济医馆现移四马路西首,吴豪宅张宝源酒店南面。因其馆须改造故。……因就医者栖息,故欲改造而扩充之。可见中西医生艺术之精,存心之厚,不愧仁济之名矣。恐其移居他处而就医者难以问津,本馆爰代为布闻,愿阅《申报》者,更互相流传,不致病者无从寻觅。未始非与人为善之助云。
    1876年仁济医馆在《教会新报》发布“上海仁济医院劝捐启”:
    惟近来就医愈众,经费愈紧繁,济众博施,良非易事。望仁人君子,各发善心,利济为怀,同劝善举,官既捐俸,商亦捐金,同协中外之心,以泯生成之憾,如蒙慨助,请列衔名。
    仁济医馆通过媒体反复高调倡导的医院行善观念和医院经营理念,终有回应。1887年 《申报》 在讨论医院筹建的核心问题“论医院宜筹,经久扩充之法”,作者以仁济医馆为例,“西医善堂,必先筹一笔款子,让其生利,然后岁负岁可用之”。光绪二十七年(1901)苏松太道蔡钧调任,山西巡抚岑春为其奏请嘉赏,其中一条便是,“在苏松太道任内,捐助仁济医院专建闸北庇寒所,地方均感其惠”。
    1905年仁济医馆华人董事、海上富商徐润的续室陈夫人去世,“临终遗嘱,尽出其余蓄以一万元捐助仁济医院”,徐润谓其夫人“治家严肃,待人宽厚,自奉俭约,乐善不倦,接三党以诚抚子女,以恩邻里戚族,莫不交相称颂”。以为夫人将钱款捐出是“可谓能识大体,一视同仁者。余诚失一贤内助也”。徐润夫人的捐款被仁济医馆用来建造一所女医院。1906 年仁济医馆为其树碑:
    古粤徐雨之观察夫人陈夫人,即信今肄业英国恶斯佛大书院,超候徐君之太夫人也。徐族居沪上五十余年,与医院比邻住居英租界山东路二百六十五号。素知医院中施医诸善举。蒙施大惠,慨捐洋万元,助建女医院经费。慈云虽逝,德荫当爰。于落成之日敬勒贞泯永昭盛德。耶稣降生世一千九百零六年,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医院事立。
    1907年1月24日仁济医馆之“女医院落成”,“英租界麦加圈仁济医院添女医院一所,系由徐雨之观察夫人出资建造,定于今日四点钟行落成,董事朱葆三观察等特邀请沪上中西官绅来院观礼,以志盛举”。
    华人士绅在医院的培育与影响下,慈善的意识逐渐深入,1886年,上海地方绅士登报帮春甫之妇求平安:
    英商仁济医馆创设多年,中外同仁孜孜不倦,施诊就医不知凡几。董厥事黄春甫先生去除礼拜外,每日必躬亲诊治,无论内外诸症,接骨割毒均用西法炼成,外洋药水,药到病除者,洵不乏人。本月上旬,春甫先生之内人沈氏陡惠时症兼之肝厥怀妊四月,春翁自用西法药水,迄未奏效,并延中国诸医,开方调治延半月有余。
    中外医生都无法医治黄春甫夫人之疾,于是,这批绅士便想出以“助赈求痊转危为安”的方式,或可见受黄春甫和仁济医馆多年行善之感化和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