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岩仓使团”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继位,开始了明治纪年。明治元年,年仅16岁的明治天皇发布了维新诸贤共同撰写修改的《五条誓文》和《宣扬国威宸翰》,提出了“雄飞世界”、“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海外”的目标,让日本迅速振兴的“明治维新”开始了。 不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包括明治天皇在内都是一片迷茫。“明治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回忆当时情况道:“打倒幕府,建立天皇政治,这种事业大体亦完成。但是以后,就实在为难了。”“政务上应施何种方略?外交上应以何为标准?”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日本政府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8名明治高官——几乎是当时明治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另有50名留学生跟随考察。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时任日本右大臣外务卿的岩仓具视是特命全权大使,因而这个使节团被称为“岩仓使团”。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有很多出现在这个使节团中,比如当时任大藏卿的大久保利通、参议木户孝允、工部大辅伊藤博文等等。 岩仓使团最初的使命,本来是希望与欧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重订关税。很自然的是,这个目标被列强一致回绝。但岩仓使团并没有枉费此次行程,对这些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来说,此行更大的意义是考察了西方的文明与制度,为日本的近代化提供参照。在一年零十个月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 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其规模之大,人员之重要,历时之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日本历史上史无先例,在世界历史中也属罕见。 在刚刚完成了国家统一的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接待了岩仓使团。俾斯麦在招待宴上对他们说:“当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这番话让日本人感同身受。他们不仅认同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大久保利通欲将德国作为日本政治体制改革的模式。木户明确地表示,“可效法者,当以德国为最。” 岩仓一行把被迫开放造成的压力化为巨大的动力,主动走出国门,学习西方,把外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依靠中央集权的力量,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推行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梁启超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在19世纪中叶对西方学习的道路之后说道:“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炮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一个重学,一个重物,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