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分为两路,一路为戴鸿慈、端方考察团,考察国家包括:日本(6日)、美国(41日)、英国(4日)、法国(5日)、德国(48日)、丹麦(6日)、瑞典(5日)挪威(3日)奥地利(7日)匈牙利(2日)俄国(8日)荷兰(9日)比利时(2日)瑞士(3日)意大利(10日)。考察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育、市政等各方面。其间,戴鸿慈、端方还先后拜会了美国总统、德皇、丹麦国王、奥皇、匈牙利首相、俄皇、荷兰女王、比利时国王、瑞士总统、意大利国王等多国政要。如1906年1月24日,戴、端受到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见,他们向罗斯福递交了光绪帝亲笔信,信中写道:“阁下一定会热情接待,让他们学到你们系统的政治理论、实际操作和对将来有用的信息。”美国国务卿路脱说:“我希望你们能满载而归,就像世界从中国学到很多一样。”(《纽约时报》) 另一路为载泽、李盛铎(前顺天府丞)、尚其亨(山东布政使)考察团,以宪政为主要考察内容。所考察国家包括:日本(28日)、美国(14日)、英国(43日)法国(24日)、比利时(13日)。也拜会了日本天皇、英国国王、英国首相、法国总统、比利时国王等外国政要。如1906年1月载泽觐见日本天皇,前首相伊藤博文将自己撰写的《皇室典范译解》《宪法议解》赠给载泽,同时强调改行宪政后对君权并无阻碍,中国应效仿日本推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载泽《考察政治日记》)。 通过8个多月的考察,考察团不仅获得了关于宪政改革的第一手资料,为清政府推行宪政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同时还有效地联络了中外邦交,中国改革新形象传播到了国外。就考察成果而言,除进呈奏折外,亦包括以下数类:其一、日记。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泽《考察政治日记》以及蔡琦《随使随笔》;其二、编译书籍。载泽考察团成书67种(《进呈编译各国政治书籍折》)。戴鸿慈、端方考察团编成《列国政要》及《列国政要续编》,卷帙浩繁,以述为主,以论为辅,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法律等诸大类,国别涉及意大利、德国、美国、俄国、荷兰、奥地利等;其三、考察报告。即戴鸿慈、端方考察团编撰的《欧美政治要义》。1906年10月23日,该书作为政治读本进呈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次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考察报告洋洋洒洒,总结起来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向谁学?考察团认为日本君权至上的二元制君主立宪模式最可取法。其二,学多久?戴鸿慈、端方提出宪政改革应以十五年或二十年为预备期。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推行宪政改革的关键,考察团能对此提出对策,引发立宪舆论的进一步高涨。有报道称,“各地士大夫之研究立宪问题亦纷纷以起”,“盖自去年七月派五大臣出洋,以迄今年六月返国,其间我国上下希望政府宣布立宪者,其势已勃勃若此”(《宪政杂志》)。立宪派甚至认为中国的一切问题随着考察团的回国可以迎刃而解,由此“全国国民之希望遂集注于五大臣之身”(《顺天时报》)。《时报》则将考政大臣端方视为立宪功臣:“我国今日力足以主张立宪而使政府实行其说者,厥惟端午帅(端方字午桥)。”舆论期望之殷由此可见一斑。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动向是,清政府内部主张立宪的官员群体逐渐扩大,驻外使节诸如胡惟德、梁诚、汪大燮等,京官则有唐景崇、张百熙,外官则有岑春煊、林绍年,他们成为陈请立宪的主将。 这说明,五大臣出洋以及清政府推行宪政改革的努力获得了舆论的高度认同,换言之,清政府宪政改革初期拥有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1906年9月1日,清政府正式颁布“仿行宪政”的上谕,明确将宪政改革确立为基本国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