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再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毁之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 裴广强 参加讨论

    二、再论圆明园被焚原因
    1.进军北京:一次被延误的远征
    1859年6月,英法联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遭到严重挫败。为确保之前与清廷签署的条约能够得到实际执行,两国政府遂于1859年底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远征。此次远征规模颇为庞大,两国军队共达2.1万人左右。联军投放兵力如此之多,所需后勤物资数量必然巨大,对物资补给系统提出了高难度挑战。就英法联军物资补给系统这一问题而言,学界尚无专门论著予以研究。然而,不对此进行考查,就难以对此次远征的总体进程有整体性把握,也难以认清圆明园会在1860年10月中旬这一特殊时段内遭到焚毁的宏观背景。因此,本文首先就这一问题进行概要性探讨。
    英、法两国政府对此次远征中物资补给系统的建设十分重视。在此次远征中的不同作战阶段,联军借助海路、河路和陆路运输方式,陆续设置了多个重要的后勤军需基地,建立起了绵延上万里的物资补给线。概括而言:①在前期准备阶段,联军利用蒸汽舰船从英国、法国、南非、印度等地向中国输送了大量物资。为储备物资,联军在香港和上海建立中转基地,配备了军械库、煤仓、粮仓、马厩、杂物室等基础设施。[7](P269)联军在上海还购买了一部分物资,包括若干牲畜,以做食用或运输之用,但其在所需总物资中的比重不大。[8](P60),[9](P159-160)②在封锁渤海湾阶段,法、英分别于烟台、大连湾建立军事基地,构筑起了战时物资补给系统的基础。联军在营地附近设立了集市,引诱附近村民前来贸易。借此不仅可以用比欧洲便宜得多的价钱买到猪、禽、肉、蛋和时鲜蔬菜,而且还能买到麦秸、稻米、茶叶、马料等各种战备物资。[8](P159-160),[10](P60)③在北塘登陆后作战阶段,联军于天津、通州建立了大型军需基地,负责各种随军物资的接收。他们也在驻地附近开设了集市,大量购买羊、牛、苹果、梨子、葡萄、桃子等食物。[11](P38)此外,联军不但大肆掠夺沿线附近村庄、市镇,[12](P21)还在通州官员拒绝为其提供物资之后,劫掠了通州漕运粮仓,抢得数量可观的大米。[13](P30)总体上看,凭借这一物资补给系统,联军首先由海路将大批本国及殖民地的物资运至香港和天津储藏,之后将其用轮船和帆船转运至烟台和大连湾,再汇集后两个基地劫掠或购买的物资,一起运至白河。利用白河和运河河道,联军通过轮船和帆船交替运输的方式,再将在沿海及白河沿岸储藏和搜集到的物资输送至前线。
    然而,联军后勤物资补给系统亦存在明显不足,使此次军事行动成为了一场被延误的远征。首先,相较英军而言,法军物资补给系统落后,严重拖延了联军在北塘进行登陆作战的时间。此次远征的一大特点,是骑兵和炮兵的重要性全面超过步兵,在决定战争形势方面开始起到主导性作用。1860年6月1日,英军及各种战备物资就已全部到达直隶湾驻地。在经过一段休整之后,英军统帅格兰特提议7月1日开始登陆作战。[11](P8、15)但是,由于法军的延误,直到26日,英、法军队才分别离开驻地,前往指定地点准备登陆作战。法军之所以无法提前开战,根本原因与其战备物资准备不充分、[8](P52-53)海路运输能力有限有关。[14](P128)依靠仅有的3艘运输舰,在英军准备完毕的一个半月后,法军才勉强将购买到的马匹运送完毕。[8](P126、135、169)其次,陆路运输工具的缺乏,导致联军物资补给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间接使联军在北塘登陆后向北京进军的速度大大放缓。由新河到天津的陆路较短,本可在短时间内运送物资至天津。但联军陆路运输工具奇缺,只能选择乘吃水较浅的炮艇等沿白河上溯,花了整整两天才到达天津。[8](P213、217)当9月10日晚联军在离天津不远的普口村宿营时,突遇大雨,临时组建的运输车队中有三分之二的中国车夫乘机逃走,大部分牲畜和运输工具也随之丢失。[9](P121)联军陷入一时困境,只得留在原地等待支援。法军统帅蒙托邦一度考虑令法军返回天津重新组织运输车队。[8](P250)又如,八里桥之战后,联军本想乘胜进军北京,[15](P115)但因武器弹药没有及时运到,遂被迫就地进行了长达两周的休整。当军需物资于10月4日晚上运到八里桥后,次日一早,联军大部队才出发向北京进军。[16](P89)事后,法方全权大使葛罗认为,如果在八里桥之战后,联军立即向北京进发,远征结束日期会大大提前。[17](P285)总之,从联军最初计划于4月中旬实施封锁渤海湾,[8](P83)至10月初进入北京地区,抛除作战及正常的驻军休整时间外,因物资供应系统问题频出,其军事行动进程至少被人为推迟了两个月之久。这一推迟致使联军在10月初京津地区气候转寒的大背景下,才进入北京地区。
    1860年10月初,渤海湾及京津一带气温急转直下。相关气候现象在英法联军的日记、回忆录中有大量记载。自10月1日始,一股强劲的西南偏西北风刮向渤海湾,“宣告了冬天的正式来临”。当内陆地区还感觉不到冬天来临的时候,渤海湾早已是一片冬天的景象。[18](P122)从京津一带居民口中,联军得知白河在11月初就要结冰。[15](P177)一旦如此,联军的运输能力就要大大受限,各主要后勤物资基地之间的联系就要被切断,整个补给系统很可能趋于崩溃,继而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再者,进入冬季之后,联军就地获取物资尤其是食物的困难也会大增,而联军的物资和弹药当时已非常匮乏,未必能够攻陷北京城。[19](P61)
    实际上,英法两国政府已经考虑到了气候变化可能对战争造成的不利影响,因而曾多次发出指示,要求联军必须在冬季到来之前退出北京。1859年11月,英国陆军大臣赫伯特致函格兰特,强调出于气候变冷的考虑,联军不要长期占领北京。次年4月9日,赫伯特再次致函格兰特,重申相同训令,并要求英军不能在北京过冬,“必须在到达之后立即离开”。同年4月,法国政府也给葛罗发出了训令,表示出了与英国相同的担忧。[20](P247、251、259)联军在10月7-8日第一次抢劫圆明园后,为抵抗即将到来的严寒,延长在北京的停留时间,曾计划大量采购过冬物资,尤其是棉衣。英军原想从孟买购买羊皮,但因故没有实现,甚至连基本的防寒冬衣也延期发放。[11](P61-63)法军运输舰此前多次发生海上事故,损失了大量的武器、冬衣和营地帐篷等物资。[14](P191)而且,进入冬季之后,水面结冰,联军所有的军舰根本无法通航。[18](P124)而清军此时还不断派人袭击联军从天津来的护送补给的队伍。[21](P214)由于害怕清军趁气候变冷之势截断联军的后勤补给路线及撤退路线,蒙托邦就坚持认为法军必须在11月1日离开北京,格兰特也决定顶多在北京待到11月7日。[8](P291),[22](P315)值得一提的是,联军在从圆明园里缴获的一些文件中,发现清廷和联军在天津的谈判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拖延时间,把战事拖入严冬。[15](P97)这更让联军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物资供给系统增加了另一层不安全性。可以说,联军自身物资供给系统的不足,以及当年10月初京津一带气候的骤变,使联军在时间上提前预设了这场远征的最后期限,即为防止远征部队陷入危险境地,无论如何要赶在11月初河流冰封之前结束战争。这一时间点上的预设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促使联军此后的一系列战争及交涉行动都要加紧进行;另一方面也为联军在采用正常手段无法保证远征进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操之以某些极端方式,强制达至战争目的埋下了伏笔。接下来联军强占北京城以及圆明园的焚毁,也必须在此大背景下予以重新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