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数字烽燧:文化遗产的科研成果转化(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翟少冬 参加讨论

    烽燧功能系统严密
    烽燧功能的发挥依靠一套完善的蓬火制度。居延、敦煌出土的《蓬火品约》等汉简资料,对烽火报警制度做了明确规定。汉代的蓬火制度由中央、郡、部都尉等三级逐级颁发。中央颁发者称《品》,郡、部都尉颁发者称《品约》。各部都尉颁发的《蓬火品约》,内容不完全一致。总的来讲,汉代的烽火信号大概有五类:烽、表、烟、苣火、积薪。烽是草编或木框架上蒙覆布帛的笼形物;表是布帛旗帜;烟是烟灶高囱所升烟柱。此三种主昼。苣火为燃苇束火把,主夜。积薪为巨大草垛,日夜兼用,白天燃烟,夜间点火。各类烽号下面还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烽号的不同种类都有不同的用途。
    除报警系统外,汉代还有相应的迹候系统,即侦察敌迹,候事敌情。设施有天田、柃柱、悬索。天田是塞墙外侧的长条软沙地带,一般平滑无迹,因此人马一过,即知人数、方向。柃柱、悬索设在天田、燧旁或其他处,用木柱、绳索拦截示警。每个烽燧安排有专门的人轮流值候,监视敌情,视侦察情况,启用烽火报警系统。烽火报警为烽火在烽燧间依次传递,信号的收发称为烽火的受与付。此燧之受即上燧之付,次燧之受又为此燧之付。烽火的传递有一定的烽火线路,李正宇曾研究认为,敦煌有7条预警线。
    对于烽燧的形制,学术界也有研究。一般来讲,烽燧由墩台望楼、套间小屋、厕所畜圈以及坞院等四部分组成。墩台多为方形,底边长5—8 米,高数米,收分明显,平顶,上建有小屋一间,即望楼。望楼周围以土墼筑女墙,高约1.5米,厚约80厘米,女墙顶无雉堞或望孔等设施。上下墩台或借助于墩台侧面砌筑的阶梯,或是凭借软梯、脚窝攀登而上。墩台侧面与坞墙相接,坞内建有数间套房,或置土炕,或置灶台,为戍卒起居之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