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关于甲午陆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邱涛 参加讨论

    那么,平壤城守军的武器弹药,究竟是如学者们所说“军储丰厚”、极为充足,还是如叶志超所说“子药又不齐全,转运不通”呢?
    学者们通常认为,这是叶志超为自己临阵脱逃而编造的借口,理由是平壤清军的军火储备很充足。这是秉承了学界认为甲午战前清政府的军火储备丰富、清军装备总体上占优的流行观点。这一观点所依据的一大核心史料,是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翰林院编修曾广钧所上呈文。
    曾广钧这一呈文描述了战前清军制造、购买军火的情况:“中国后膛枪炮之多,甲乎天下。各局制造购办不可悉举……名目虽繁,约分三等。上等者:曰快利,上海制造局所新造也,所出不多,尚难尽用。曰毛瑟,德国所造,远界二千五百码。曰德国马梯尼,远二千二百码。以上二种,江南军装局存储极多,弹子亦复不少。……曰单响哈乞开司,远界二千码,广东官兵多用之。曰黎意五子连环递放,远界二千五百码,福建、广东、江南皆用之。以上皆上等也,宜名曰甲枪。中等者:曰英国马梯尼,机括稍窒,及界亦远。曰十三响云者士得,极界一千二百码,药力亦弱,此二种中国购置亦复不少,各军正在使用,宜名曰乙枪。最下者为林明敦枪,系美国极旧之式,乃上海制造局自同治十二年起造,至光绪十五年止,所造至百余万杆,除已发各营外,实存六十余万杆,弹子称是。此枪后膛走火,又易炸裂,又不甚准。最劣之品,宜名曰丙枪。查中国甲枪已属不少,足敷陆军之用,但毛瑟、德国马梯尼弹子,中国现不能造,惟黎意枪子上海制造局能造之,应令前敌交绥各军纯用黎意枪,其毛瑟及德国马梯尼,前者已购之弹子尚属山积,应令绿营练军及长江水师用之,俟弹尽时再议更换。其乙枪既有瑕疵,宜暂令未练之绿营及云、贵、川、陕、甘肃、湖南等练军用之,亦俟弹尽再议更换。……其丙枪直为无用之物,宜弃之,或义民欲用者,亦可择其不炸裂、不走火者假之。其格林炮及十二生的过山炮,皆平原利器,暂时无用,故不备论”④。
    作为后世研究者依据的核心史料,曾广钧呈文的内容是否准确?这是关键!事实上,这篇呈文内容错漏百出!
    曾广钧的呈文开篇就说清军后膛枪炮的战略储备“甲乎天下”,那将欧美各军事大国置于何地?如果说这是一种虚荣心作怪的自我吹嘘,那么,他将英国所造亨利·马梯尼枪误为德国所制造等一系列错误,就完全暴露了他对于枪械的无知,实际上是一个冒充军事内行的门外汉。其次,大部分枪械的射击距离被他夸大了一倍左右,如呈文中称黎意枪射程能达到2500码,将该枪的最大射程夸大了一倍以上;单响哈乞开斯枪的尺表射程,也被他夸大了一倍,说成2000码;在这一系列夸大的数字中,他的表述稍显可靠的两种毛瑟枪的射程,也被分别夸大了450码和900码⑤。而且,射程固然重要,但不是衡量枪械好坏的唯一标准,此外还必须考虑装弹量、膛压、射速、来复线、枪械使用寿命等衡量标准。以此来衡量,哈乞开斯步枪只是单发枪,从各项枪械指标来衡量,都不能算到甲枪(即质量性能最佳的枪械)范围里。至于林明敦中针枪,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沪局)自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起生产,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停产该枪止,20多年间,总共生产了各种型号林明敦枪4万余枝⑥,是曾广钧所云“上海制造局所造至百余万杆”的1/25。即便其他各局有仿制,限于生产能力⑦,想要在甲午战前达到“实存60余万杆”枪支,无异痴人说梦。
    那么,研究者能根据曾广钧呈文等材料,得出清军武器弹药储备充足、装备精良的结论吗?能据此准确估计战争中枪炮、弹药的消耗速度,得出清军武器装备足以支撑这场战争的结论吗?显然不能。曾广钧的呈文认为,清军弹药存储的绝对数量相当丰富,用他的话说,就是“尚属山积”,但“山积”到何种程度?所谓“山积”的子弹中,有多少是新制的、合格的产品?又有多少是因存储时间过长或质量问题,而变质的废品?曾广钧是外行,不会计算和辨识,只能是含糊其语。而以往研究者也多忽略了对实战中弹药消耗速度等问题的具体考察,导致对清军弹药储备的研究出现重大误差。
    关于平壤战役时清军军火储备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从以下两条重要史料来展开分析。
    一条核心史料是办理盛军前敌军械委员、亲历了平壤实战的邱凤池在战后(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初四日)的一道奏折。邱凤池具体经办了驻防平壤城的清军主力之一——盛军的军火后勤保障,该奏折报告了其战前和战时向平壤运送武器弹药的详细情况,有助于了解甲午陆战中枪、炮、弹药的消耗速度和平壤军储的具体情况。该折说:(1)“卑职于去岁(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八日,随队由新城登轮,解运七生脱半炸弹一千二百颗,两磅威敦过山炮弹一千二百颗,四分五径小格林炮子五万粒,哈吃开思兵枪子四十五万粒,云者士得马枪子五万粒,旱雷壳八十个,电箱七具,电线计长六英里,炮药三千磅。以上各件,两次均解运到平壤城,设局存储”。(2)“自去岁八月十三日午前与倭寇接仗,鏖战四昼夜,共计发给各营七生脱半炸弹八百五十颗,两磅威敦过山炮弹九百颗,四分五径小格林炮子五万粒,哈吃开思兵枪子二十六万七千粒有奇,云者士得马枪子二万四千粒,炮药一千七百四十磅,埋设旱雷二十四个,外叶军门借拨哈吃开思兵枪子十万六千粒”。(3)“仅存哈吃开思兵枪子七万七千粒有奇,云者士得马枪子二万六千粒,七生脱半炸弹三百五十颗,两磅威敦过山炮弹三百颗,炮药一千二百六十磅(存在平壤城被倭寇所得)”。(4)“各营每炮自带炸弹五十颗,每枪自带枪子一百五十粒,尚不在卑职解运数目之内。于八月十三日战至十六日,计四日内,约施放枪子七十四万粒之谱,炮弹二千八百余颗之谱”⑧。
    这是驻防平壤城的一支清军——盛军6000人(占平壤清军总数近一半)的装备情况。如果孤立地看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卫汝贵所率盛军,乃至布防整个平壤城的清军,武器装备精良且弹药充足的结论。但计算下来,就会发现邱凤池运送到平壤的各种枪械的弹药55万颗,6000名盛军人均92颗,加上他所说不在其解运数目内的每枪自带配子150颗,人均242颗子弹,与清军已经形成惯例的每枪配1000颗子弹(最低配置也是单枪500颗子弹)的标准相去甚远。邱凤池还运去各类近代火炮的炮弹2400颗,以卫汝贵盛军配备的过山后门炮20尊计算,平均每尊配弹120颗,加上原有配弹50颗,共计170颗,也与清军习惯的每炮配弹200颗的低标准(晚清火炮配弹的高标准达到每炮1000颗)有不小的距离,何况盛军所拥有的火炮是平壤驻军火炮的主力,这种状况必然会影响清军官兵的战备心理。结合日军在平壤战役中的战利品清单来分析,还会发现清军的重武器——火炮很少,也从一方面再次证明清军军储丰厚之说站不住脚。在日军缴获的35门各种火炮中,只有12门75毫米克虏伯山炮(日军称“七厘米克虏伯山炮”)、4门75毫米克虏伯野炮(日军称“七厘米克虏伯野炮”);而日军仅一个元山支队就拥有与整个平壤清军相同数量的75毫米克虏伯炮,虽然日军数日以来发射的炮弹也是2800发左右,但其拥有的75毫米克虏伯炮数量却是清军的3倍以上⑨。清军和日军火力的对比,火炮攻击的有序性,以及同等火力下的打击效率,不言自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