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4页。 ②[美]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姚伟、王黎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③谢伟民、贺东航、曹尤:《援藏制度:起源、演进和体系研究》,载《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 ④《对口支援西藏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http://blog.163.com/ttddhjx@126/blog/static/312021492015621515223931。 ⑤《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内地支援西藏大、中、专师资问题意见的报告〉的通知》(1974年4月26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工作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⑥同上书,第293页。 ⑦同上书,第294页。 ⑧同上。 ⑨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做好为西藏选派干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5]8号),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05/22738/2006/3/sh4874639111113600212528-o.htm。 ⑩《对口支援西藏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http://blog.163.com/ttddhjx@126/blog/static/312021492015621515223931。 (11)不同省份省市对援藏干部回到原单位后的政策并不统一。部分省市对援藏干部结束援藏后的安排并没有明显的岗位承诺,但有职级承诺;一些省市则在援藏干部进藏之时已经落实职级承诺。 (12)中国药科大学:《关于选派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通知》,http://www.cpu.edu.cn/s/1/t/96/4c/2d/info19501.htm。 (13)2015年5月2日与援藏教师TD教授的访谈。 (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援藏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6号),http://www.gov.cn/gongbao/cotent/2004/wtent63142.htm;《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教民[2006]8号),http://govinfo.nlc.gov.cn/gtfz/zfgb/jyb/20075/201010/t20101012~456898.html?classid=423。 (15)X.Lv,P.F.Landry,& H.Duan,“Does Performance Matter? Evaluating the Institution of Political Selection along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dder”,APSA 2014 Annual Meeting Paper,Retrieved from:http://ssrn.com/abstract=2452482. (16)倪星、原超:《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载《公共行政评论》2014年第2期。 (17)2015年5月2日与援藏教师TD教授的访谈。 (18)科层制政府系统由于参与援藏或援疆有着很强的理性激励而凸显竞争性色彩,而相比高校来讲同一受援岗位有着较多的竞争性候选者。这两个方面对于教育援藏都相当缺乏。 (19)《充分信任 放手使用 严格管理援藏干部》,载《西藏日报》2014年9月17日。 (20)2015年5月12日与援藏教师WXW副教授的访谈;2015年6月7日与援藏教授WY教授的访谈。 (21)2015年5月5日与援藏教师LX副教授的访谈。 (22)2015年5月5日与援藏教师LX副教授的访谈;2015年5月6日与援藏教师WXW副教授的访谈。 (23)《对口支援西藏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http://blog.163.com/ttddhjx@126/blog/static/312021492015621515223931。 (24)2015年4月23日与援藏教师LMS副教授的访谈。 (25)[匈]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和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26)杨明洪《对口援藏的“华新模式”调查与分析》(《民族学刊》2015年第1期)一文分析了内地工业模式在西藏面临农牧民参与的难题;马戎在《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年版第207~226页)中论述了内地模式扩散存在的问题;汪晖在《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中分析了内地市场化改革与西藏本土发展模式之间的困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