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王平 沙伊纳:魏斐德的治学与中国史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4-2 王平 沙伊纳 参加讨论

      不妄加评判 不厚此薄彼
    王平:他甚至写过与泰国文化有关的东西?
    沙伊纳:是的,他的兴趣非常广泛。
    王平:如此我便更加困惑了:他的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例如,从清代历史研究到毛泽东研究再到上海研究。
    沙伊纳:它们彼此关联——都与“忠”相关。他研究了明代的“忠”,又研究清代的“忠”,他看到了“忠”光明的一面,又看到了“忠”残忍的一面。它们总是彼此纠结在一起。所以,将社会置于接近它原有的、复杂的历史背景中去研究,不妄加评判,不厚此薄彼,由此形成他一贯的学术研究风格。
    王平:您所提到的“忠”的问题可能是我们以前关注不多的问题,在魏斐德的著作中,确实多次提到“忠”的历史意义的问题,这是他的一个重要历史观点,也是对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的重要探讨,有待我们深入研究。还有一个问题,可否说“混乱与控制”是他研究中一直关注的主线?
    沙伊纳:不那么绝对。他还关注其他问题,例如,在《自治的代价》中,他谈到了中国19世纪的社会问题,谈到了如果国家想要自救,就要给予像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这样的人一定的、自治的权利。他对问题之间的复杂性感兴趣:为了保全国家,更好地控制国家,政府必须付出代价——放弃部分权力。除了“忠”的问题以外,“得到”与“失去”、“好处”与“代价”、事物复杂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模糊性都汇聚在他的笔下。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对社会因素中各种复杂的、彼此纠结的那种模糊性、暧昧性的问题感兴趣。他对这些因素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一贯关注的主线,“忠”的问题当然包括在内。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是这样彼此关联的。
    王平:但这种彼此纠结的模糊性或暧昧性,对我的研究来讲是很难处理的。
    沙伊纳:但他说那样才够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史学家。
    把历史史实置于戏剧般背景中
    王平:那么他在《讲述中国历史》中所阐述的许多内容是否就是他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他总是将历史和小说合二为一吗?
    沙伊纳: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小说家,但他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历史学家。我想,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有超人的叙述技巧。他在伯克利读书时曾写过一本小说——《第十七棕榈大道》,但我认为那本小说太简单,不算成功。他写此小说仅仅是为了改编成电影。他不想当小说家。他知道写小说与写历史不同。
    王平:那么他总是将讲故事与历史史实放在一起吗?他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的历史掺杂个人的观点与情感吗?
    沙伊纳:写小说的经历也许使魏斐德成为一个对事物更加敏感的历史学家。我认为他只是将历史史实置于一个戏剧般的背景中而已。那个背景也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王平:您能谈谈魏斐德的政治观点和不同时期美国政治对他的学术影响吗?例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国内运动对他影响大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