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葛岩 秦裕林]Dragon能否表示龙(9)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葛岩 秦裕林 参加讨论

    (25)I.Ajzen,"The Directive Influence of Attitudes on Behavior,"in P.M.Gollwitzer and J.A.Bargh,eds.,The Psychology of Action:Linking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to Behavior,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6,pp.385—403;R.S.Wyer,T.K.Srull, Memory and Cognition in Its Social Context,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89,pp.231—255.
    (26)“无中国背景”定义为:(1)非华裔;(2)无华裔亲属;(3)非中国相关专业;(4)不曾访问大中华地区。
    (27)词汇选择步骤:(1)在字典中随机翻开一页,依研究者主观判断择出可用来描述大型动物特征且包含正面、负面或中性态度倾向的一个形容词。无合适词汇时,随机另翻开一页,再做寻找,直到选够240个词汇。(2)将所选词分别写在240张纸条上,随机抽取另一个词并判断该词属于正面、负面或中性词汇,直到正、负、中性三类词汇各达到10个。测试时,问卷中动物和词汇顺序随机打乱以避免顺序效应。问卷另有10个空格,被试可将自认为适合的词汇填入。原计划中如果两个或以上被试填写了此类词汇,则该词汇将在测试Ⅱ中使用,但并无此类词汇出现。
    (28)E-Prime是一种广为应用的心理测试软件,其功能见http//www. pstnet.com,2008年5月6日。
    (29)特征: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知道,4—同意,5—非常同意;态度:1—非常不喜欢,2—不喜欢,3—不知道,4—喜欢,5—非常喜欢。
    (30)分析指标经由对随机抽取的500余跟帖的文本分析获得:1.样本编号;2.基本信息[样本来源页、日期、时间];3.篇幅[大(多于300字)、中(100字到300字)、小(少于100字)];4.来源[原创、引用、“民族问题”];5.态度[反对、支持、中立、“民族问题”、不详];6.使用信息类别[对两动物特征的认知、龙与中国的文化联系、对中国身份的认同、对中外关系的看法、对专家/学者的看法、对民族关系/地域差别的看法、其他];7.批评/攻击对象[美国、日本、韩国、其他国家,满族、汉族、蒙族、回族、其他少数民族,政府/国家政策,专家/学者(吴友富及其他人),高校/高教体制,地区(上海),持不同意见的网民,社会风气,其他]。指标类别4、5、6、7可多选,数据处理时对一些子类别做了合并。
    (31)或由于按键技术原因,中国被试反应时间较长:
    

    国别
    

    均值(M)
    

    标准差(std)
    

    M+std
    

    M+2*std
    

    中国
    

    2214
    

    266
    

    2480
    

    2746
    

    美国
    

    1981
    

    272
    

    2253
    

    2525
    

    为控制这种并非由记忆提取速度引起的差别,在划分认知—态度结构反应时区间节点时,使用了两国不同的均值和标准差作参考。第一节点包含区间从认知判断所需最短时间(379毫秒)到两国反应时不同均值;第二节点值为两国不同均值加两国各自的反应时标准差;第三节点为两国不同均值加两个反应时标准差。根据斯腾伯格(Sternburg)所作的回归分析,大脑从信息编码到做出判断至少需379毫秒(见S. Sternburg,"High Speed Scanning in Human Memory,"Science,vol.153,no.3736,1966,pp.652—654)。因此,反应时间小于379毫秒的回答被视为无效以避免因乱答产生的数据。因篇幅限制,本研究多种数据控制方法将有另文介绍。
    (32)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测试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将超过反应时均值加三个标准方差(M+3std)的记录视为无效,以避免反应停滞造成的虚假数据。态度测试中,一中国被试反应时间达6088毫秒,超过M+3std (6079毫秒)。故对中国被试的态度测试中,有效数据为19例。
    (33)测试Ⅱ还提供了几组有趣的数据。第一,排除龙和dragon,比较中国被试,美国被试对动物具有更高的评价(long不计入)。如,两国被试都喜爱大象,美国人态度均值4.23,中国人态度均值3.86;都厌恶鳄鱼,美国人态度均值2.41,中国人态度均值1.91;对中国国宝熊猫,美国人态度均值4.50,中国人态度均值却是4.37。两国被试对9类动物的态度差别意义显著(p<0.001)。这或说明美国社会对动物的宽容和宠爱程度高于中国。若将两国态度均值(中国:3.13;美国:3.61)之差作为衡量动物文化规范差别的指标,美国文化中对动物的宽容和宠爱规范高出中国0.48。第二,在中国测试中,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物的龙排名第四,鹰排名第六。在美国测试中,作为美国文化象征物的鹰也排名第四,dragon排名第六。其他动物排名则完全一致。由此可见,拥有文化象征身份的动物的确能增加被试的好感。当排除鹰、龙和dragon后,检验表明两国态度差别有统计意义变化(p<0.003)。这或说明,对动物的态度规范受动物文化象征功能影响;但排除该影响后,动物文化规范的差别仍然显著。
    (34)见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832162.shtml,2007年8月28日。
    (35)I.Ajzen,"The Directive Influence of Attitudes on Behavior."
    (36)测试中,特征判断的问题在前,态度判断问题居后。回答态度判断问题时,依频率效应解释,曾获关注的信息被再度提取时的速度加快。
    (37)C.L.Costley,M.Brucks,"Selective Recall and Information Usein Consumer Preferences."
    (38)首帖文本见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l/832162.shtml,2007年8月15日。
    (39)这里所说的“框架”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个体组织知识、经验以判定和理解所遭遇事件的方式。“设定框架”(framing)是指将所遭遇的事件确定在特定角度或方式中去判定和理解。有关框架理论,见E.Goffman,Frame Analysis,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4.
    (40)有关群体认同需求,见H.J.Smith,and T.R.Tyler,"Choosing the Right Pond:The Impact of Group Membership on Self-Esteem and Group-Oriented Behavio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vol.33,no.2 (Mar.1997),pp.146—170.
    (41)有关群体中“匿名化”效应,见P.B.Gerstenfeld,D.R.Grant and C-P Chiang,"Hate Online:A Content Analysis of Extremist Internet Sites,"Analyses of Social Issues and Public Policy,vol.3,issue 1(Dec.2003),pp.29—44.
    (42)限于篇幅,详细数据描述及图表在此略去;如有需要,请与葛岩联系:yge@sjtu.edu.cn.
    (43)有关群体中意见极化现象,见M.Brauer,C.M.Judd,M.D.Gliner,"The Effects of Repeated Expressions on Attitude Polarization during Group Discuss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68,issue 6(Jun.1995),pp.1014—1029.
    (44)限于篇幅,详细数据描述及图表在此略去;如有需要,请与葛岩联系:yge@sjtu. edu. en.
    (45)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属名词或类的名称,表现出欧美语系民族对于类和个体关系的敏感,例如"a duck"、"the duck"、"the ducks"和"duck"、"ducks",的不同含义。而在汉语和汉藏语系中,区别一个特殊事物与按照某种标准界定的一类事物只能利用上下文和用语习惯的线索。参见理查德·尼斯贝特:《思维的版图》,李秀霞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第95页。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1期第163~17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