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荣剑:中国史观与中国现代性问题(7)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爱思想 荣剑 参加讨论

    [4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2页。
    [47]〔清〕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9页。
    [48]周予同在为皮锡瑞《经学历史》所写的序言中,提到了一个为经学研究者所普遍认可的看法,认为今文经学以孔子为政治家,以“六经”为孔子致治之说;古文经学以孔子为史学家,以“六经”为孔子整理古代史料之书(参阅同上书,序言,第3页)。这个说法不能为汉代的政治实践所证实。刘歆主导的古文经学运动,主旨是为王莽新朝改制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王莽以《周礼》安排新朝制度,可一窥古文经学的政治动机。儒学的制度学派以荀子为开山,其后以董仲舒、刘歆、王莽、王安石、顾炎武、黄宗羲、康有为等为推行者和实践者。但从汉代经学以后,古文经学的研究的确流于考证训诂,这是儒学话语转向的结果,下文将会论及。
    [49]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87页。
    [50]同上书,第291页。
    [51]参阅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7页。
    [52]参阅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页。
    [53]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下,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第664页。
    [54]钱穆:《国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36页。
    [55]参阅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下,“朱熹”章。
    [56]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顾亭林诗文集》卷三,
    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57]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79页。
    [58]参阅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99页。
    [59]参阅同上书,第299、287页。
    [60]转引自钱穆:《国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11页。
    [61]参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28页。
    [62]参阅牟宗三:《政道与治道》新版序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3]《史华兹论中国》,许纪霖等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25页。
    [64]〔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65]梁启超:《新史学》,见洪治纲主编:《梁启超经典文存》,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08页,第209页。
    [66]〔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1页。
    [67]〔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同上书,第21页。
    [68]〔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69]《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70]同上书,第217页。
    [71]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418-419页。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页。
    [73]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154-155页。
    [74]《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12页。
    [75]参阅同上书,第440页。
    [76]陶希圣:《中国社会形态发达过程的新估定》,《读书杂志》(中国社会史论战号),第三辑,1932年,见钟离蒙、杨凤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二集第五册),1982年,辽宁大学哲学系印制,第44页。
    [77]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1929年,见同上书,第38页。
    [78]参阅〔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0页。
    [79]参阅林甘泉、黄烈主编:《郭沫若与中国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80页。
    [80]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1页。
    [81]陶希圣:《中国社会形式发达过程的新估定》,《读书杂志》(中国社会史论战号),第三辑,1932年,参阅钟离蒙、杨凤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二集第五册),1982年,辽宁大学哲学系印制,第42-44页。
    [82]〔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5页。
    [83]〔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9页。
    [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0页。
    [8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1页。
    [86]同上书,第72页。
    [87]参阅〔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70页。
    [88]贡德·弗兰克《REORIENT:GLOBALECONOMYINTHEASIANAGE》被中国译者刘北成翻译为《白银资本》,似有欠缺,这个译名消解了弗兰克著作在历史观转折上的重要性。
    [89]〔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5页。
    [90]〔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第110页。
    [91]〔日〕滨下武志:《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王玉茹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7页。
    [92]参阅同上书,17-18页。
    [93]〔日〕滨下武志:《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区域和历史的视角》,王玉茹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94]参阅〔日〕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上),《中国近世史》第一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95]日本学者竹内好对“近代的超克”有深刻的反省,他既指出了这一思想倾向为日本军国主义所利用,以求为日本“大东亚战争”的正当性提供辩护,从而堕落为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又客观地指出了“近代的超克”所内涵着的合理的问题意识,即“日本的近代化、日本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参阅氏著:《近代的超克》,孙歌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96]参阅〔英〕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刘北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6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