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中国人还不太愿意吃小麦呢?这里可能和一个问题有关系,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粒食习惯。不管是吃小米也好吃大米也好,都是整粒地煮和整粒地蒸。 而麦类作物必须磨成粉以后再加工成食物才好吃,所以麦类作物传到我们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区的时候,受到传统饮食习惯的强烈抵制,在很长时间以后也没有形成一个主要的食物种类。 这种在饮食习惯上的传统性实际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在座的可能有很多从南方来的朋友,你们到北京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可是你们可能至今仍然不喜欢吃面食,还是喜欢吃大米,对吧,古代先民也是这样。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古代先民怎么去吃这个小麦呢?他们是拿它整粒地煮、整粒地蒸,这样做出来的小麦饭当然不好吃,当然是下等人吃的。 实在没办法怎么办呢?就把这个小麦给碾成碎末、碎屑。所以我们在历史文献中有一个词叫“麦屑”,麦屑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玉米碴子似的。因为小麦整粒煮实在不好吃,也不好消化,古人就把它碾碎了蒸、碾碎了煮。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这么蒸煮着吃。 因此,这也是小麦早在距今4000到4500年间传入到中国,但是迟迟没有替代谷子和糜子这两样小米成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的另外一个因素。 那小麦传入中国后跟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哪呢?大家一定要注意,距今4000到4500年正好是我们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用夏商周文明来讲述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话,夏王朝的时代正好是在距今4000年前后。 当然考古已经发现了中华文明实际有5000年的历史。但是在距今4000年前后是我们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点,而恰恰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小麦传入到中国了,而且还就是传入到中国北方地区,给我们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增加了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因此,小麦的传入与我们华夏文明的形成应该多多少少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总之,五谷是我们现代植物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对五谷研究,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有关中国农业起源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