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记忆的两种性质:辉煌记忆与创伤记忆 国家认同的建构,离不开崇高感的获得。崇高感是人们基于对崇高对象的敬仰、赞叹而生发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人们崇高感的事物往往雄伟壮观,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令人肃然起敬。康德就指出,“崇高必定总是伟大的,……伟大的高度和伟大的深度是同样地崇高,只不过后者伴有一种战栗的感受,而前者则伴有一种惊愕的感受。因此后一种感受可以令人畏惧的崇高,而前一种则是高贵的崇高”{13}。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祖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会激发人们的敬仰之情;祖国经历的深重苦难、遭受的重大创伤,民族成员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悲壮场景,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升腾起为国家奋斗和献身的强烈情感。在这里,无论是辉煌的崇高,还是悲壮的崇高,都能让人体会到民族和国家的伟大。而辉煌记忆和创伤记忆分别对应辉煌的崇高与悲壮的崇高。 一个国家的辉煌记忆,是昔日荣光的再现,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范本。通过展示民族的荣光,有助提升国民的自信心,增强其生活在这一伟大国度的自豪感,激发其为民族、为国家发展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和勇气。正因如此,在历史中讲授民族的辉煌过去,展现自己的祖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及其为人类发展进步所作出的贡献,是国家认同建构的通用方式。辉煌记忆的书写,对于一个身处逆境但不屈不挠的民族而言,其重要性尤为明显。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中华民族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一危机时刻,无数文人学者,以各种方式展示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以此激发民众奋进的决心。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非常注重突出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我国五千年来,已有完密之政治制度,及精深之学术,灿烂之文明,不但国内异民族,因深受其赐,由野蛮而进为文明,即国外如朝鲜、日本、安南等,其沐浴本国文化之恩惠者,亦非浅鲜。故,我国民族,在人类进化史上,实占一重要位置。”{14}这种对本民族辉煌的过去的赞美,是对中国历史的客观展现和述说,更是对身处困境中的国人的巨大精神鼓舞。 国家记忆中既有辉煌记忆,也有创伤记忆。创伤记忆是对引起创伤体验情绪的事件的记忆。“一个事件之所以会损伤集体,是因为它是‘非比寻常的事件’。这种事件具有‘爆发性的特质’,造成了‘断裂’和‘短时期内的剧烈的变化’。”{15}创伤记忆会刺伤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影响国民对我们是谁、来自何处、去往哪里等根本性问题的探寻,是国家认同建构中既不能回避又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根据创伤的来源,创伤记忆分为内源性创伤记忆和外源性创伤记忆。一个国家最严重的心灵创伤莫过于战争记忆。同一场战争,带给加害国的是内源性创伤记忆,带给受害国的则是外源性创伤记忆。在历史书写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创伤记忆需要采取不同的书写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