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元史》卷二○○《列女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495-4496页。 ②参见高巖:『元代の婚姻に關する法律の研究』、『東京文理科大學文科紀要』、1935年、1-76頁;Herry Serruys,"Remains of Mongol Customs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Ming Period," Monumenta Serica,Vol.16,No 1(1957),pp.137-190; J.Holmgren,"Observations on Marriage and Inheritances Practice in Early Mongol and Yuan Society,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Levirate,"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Vol.20,No.2(1986),pp.127-192;洪金富:《元代的收继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史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2年版,第279-314页。此外,尚有许多专著皆述及此点,囿于篇幅,兹不赘述。 ③赵锦玲:《元代蒙古人、色目人烈女情况探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④《元史》卷二○一《列女传》,第4506-4507页。 ⑤《元史》卷四五《顺帝本纪》,第950页。 ⑥关于红巾军在辽东的活动情况,可参见周良霄、顾菊英:《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39-645页;张士尊:《元末红巾军辽东活动考》,《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⑦《元史》卷二○一《列女传》,第4513、4507页。 ⑧《元史》卷二○○《列女传》,第4496-4497页。 ⑨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新集《刑部·押发流囚期限名数》,中华书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178页。 ⑩《元史》卷一六《世祖本纪》、卷一七三《崔彧传》,第349、4042页。 (11)《元史》卷三三《文宗本纪》,第735页。 (12)《元史》卷三三《文宗本纪》,第740页。 (13)《元史》卷三三《文宗本纪》,第746页。 (14)参见云峰:《论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及其与汉文化之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曾莉:《元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君臣、父子、夫妻伦理特征及其表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编:《珞珈史苑》,武汉大学2016年版,第153-171页。 (15)《元史》卷一一八《特薛禅传》,第2916-2917页。 (16)道光《巨野县志》卷二○“金石”《大元加封宏吉烈氏相哥八剌鲁王元勋世德碑》,教育出版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83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61页。 (17)参见洪金富:《元代的收继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史论文集》,第297-298页。 (18)(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九三《元史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8页。 (19)乌兰校勘:《元朝秘史》,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5页。 (20)洪金富:《元代的收继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世社会文化史论文集》,第285页。 (21)(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70、97页。 (22)(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第119页。 (23)(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第239页。 (24)(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第207页。 (25)(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第208-209页。 (26)[法]贝凯、韩百诗译注,耿昇汉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6页。 (27)[美]柔克义译注,何高济汉译:《鲁不鲁克东行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93-194页。 (28)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卷一八《户部·婚姻》,第653页。 (29)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卷一八《户部·婚姻》,第653-654页。 (30)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卷一八《户部·婚姻》,第651页。 (31)陈高华等点校:《元典章》卷一八《户部·婚姻》,第660页。 (32)[法]贝凯、韩百诗译注,耿昇汉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第30页。 (33)(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高丽氏守节”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87页。 (34)(元)杨瑀:《山居新语》卷二,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2页。 (35)陈高华:《〈元史〉纂修考》,《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方龄贵:《〈元史〉纂修杂考》,《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 (36)王慎荣主编:《元史探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65-267页。 (37)杭素婧:《〈元史·列女传〉史源探析——以〈元史·列女传〉与元人文集相关记载的关系为中心》,刘迎胜主编:《元史及民族与边疆辑刊》第二十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79-185页。 (38)《元史》卷二○○《列女传》,第4484页。 (39)(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八○《林鸿》,《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5册第21页。 (40)(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下,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82页。 (41)参见谭晓玲:《冲突与期许:元代女性社会角色与伦理观念的思考》,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页。 (42)《宋史》卷四六○《列女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477-13478页。 (43)《辽史》卷一○七《列女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71页。 (44)《金史》卷一三○《列女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97-2798页。 (45)萧启庆:《论元代蒙古人之汉化》,《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03页。 (46)萧启庆:《论元代蒙古人之汉化》,《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第693页。 (47)札奇斯钦:《蒙古文化与社会》,台北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27页。 (48)参见谭晓玲:《冲突与期许:元代女性社会角色与伦理观念的思考》,第193-194页。 (49)参见孙慧玲:《中国古代贞节观新考辨》,博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11年;谭晓玲:《冲突与期许:元代女性社会角色与伦理观念的思考》等。 (50)[美]乔纳森·弗里德曼著,郭建如译:《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77页。 (51)[美]乔纳森·弗里德曼著,郭建如译:《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第218页。 (52)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215页。 (53)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234页。 本文原载于《史学集刊》2018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