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处理好反种族主义与融入主流社会的关系。社会调查表明,澳大利亚社会依然存在着顽固的种族歧视观念,1996年和2007年两次“一族党”运动搅起了澳大利亚种族主义的沉渣,2014年以来,围绕《反种族歧视法》第18C条款的争议再次牵动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政治神经。在反种族歧视方面华人向来态度坚定,但我们发现其路径选择也需不断改进,方能保证持续的战斗力。如1997年,华人领袖黄肇强集合了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印尼人、希腊人等族裔,组成团结党,应对“一族党”的挑战。团结党并非单一族裔政党,而是为应对单一文化运动而组成的少数族裔联合政党。华人把种族主义与主流社会区别开来,既反对了种族主义又展现了维护多元文化主义等主流价值观念的决心,其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多元文化政策存在制度缺陷,华人捍卫的是文化共存和平等权,华人与主流群体间的文化裂痕依然存在,团结党的活动是一种“挑战-应战”模式,是对固有原则的坚守和维护。虽然团结党实现了部分族裔的团结,但是这种团结是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之下的短暂团结,在危机消除之后,团结的动力消失,各族裔依然是独立性甚强的群体单元,没有出现进一步的文化融合。而2014年以来在《反种族歧视法》第18C条款的修订问题上,华人不仅再次与土著及其他少数族裔联合起来,而且积极参与此政治议程的讨论,并与主流群体中的大量支持者达成共识,前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主席黄向墨先生甚至以“澳大利亚社会的基石”定位第18C条款,当代华人不仅没有因反对种族主义而与主流群体关系激化,而且展现了进一步完善澳大利亚主流价值观的意愿和能力,这是近年华人文化成功的有益趋势。 第三,处理好少数族裔身份和国家/民族认同的关系。如果说“白澳”时期华人可以通过抱团方式维护华人的族性传承的话,那么在当今澳洲,随着传统同化危机的消除,各族裔平等共存,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如何真正融入澳洲主流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则考验着华人的文化融合的水准与深度。2007年和2010年在华人社区本尼朗(Bennelong)的竞选经历充分说明了这点。(32)2007年该社区华人义无反顾地支持“中国通”、工党候选人陆克文,但2010年却转投给了联盟党。原因是在2007年大选时,陆克文的中国文化背景和“知华”表现着实笼络了大批华人选民的心,大家愿意投票给他,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与中华文化的亲密关系,这是族裔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但是陆克文的施政实践给这种虚幻的文化心理上了生动一课,华人利益并没有因为拥戴一位“知华”领导人而得到维护,反而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2010年本尼朗华人选民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走出族裔藩篱,以澳大利亚的政治标准理性地看待政治候选人,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本尼朗华人政治思维的飞跃也给陆克文以教训,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竞选活动。2013年,陆克文派出了华人李逸仙(Jason Yat-sen Li)在该区竞选以图争取华人支持。《澳大利亚人》评论道:“任何政治观察家都只需要看看本尼朗候选人的最终结果……本尼朗已经成为工党的政治象征。”(33)李逸仙是华人富商,并曾于1998年代表团结党参选,作为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华人,在回忆了自己的成长遭遇后,李逸仙说:“我的理念是我们需要一个有包容性的澳大利亚认同,是否是澳大利亚人与你从哪里来无关,与你的肤色无关,而是与你对澳大利亚的贡献和承诺密切相关。”(34)如此经历的竞选者正与华人政治思维的变化相契合。作为外来移民,华人从维护本族裔的传统和权益,到超越族裔藩篱,追求深层融入,再到参与建构包含所有澳大利亚人的民族认同,这种主动性代表着澳大利亚华人认同观念的未来方向。 种族主义的长期存在阻碍了澳大利亚各族裔间的文化融合,实际存在着主流群体文化与各少数族裔的边缘文化的等级差别。白人的文化霸权心理是种族主义的生存基础,并在地缘、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演变为“新种族主义”,成为澳大利亚民族认同建构的主要威胁。 澳大利亚是多族裔国家,多元文化政策为各族裔的平等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族裔壁垒却是多元文化政策难以突破的结构性问题,它广泛存在于各族裔中,不仅白人族裔存在,其他族裔也存在。民族自觉是民族融合的关键,关系到民族认同的再建构问题,只有建立在民族自觉基础上的澳大利亚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困扰,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需要各族裔超越群体主义。 华人在维护自身族群利益的同时,应精确把握各种文化关系,更多地参与到国家共同民族观念的建设中。华人团体在促进本族团结的同时,在社群职能上需要更大突破,超越群体主义,与其他族裔深度融合,从“华人性”向现代意义的“民族性/国家性”转型。这是华人文化融入的重要方面,也是澳大利亚建构民族认同的发展方向。 本文所指的“民族认同”并非指传统的单一民族认同,而是指在充分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基于澳大利亚各族共同价值观念的认同,并认为这种认同是澳大利亚国家稳定和种族和睦的基石,它仍然处在建构过程中。关于“华人”,按照学术界通常定义,华人指获得外国国籍的祖籍中国的所在国公民,华侨指常居海外但未加入外籍的中国人,然而由于跨国移民群体的复杂性,老一辈华侨、华侨后裔以及人数不容小觑的持永久居留证、跨国流动居住的“候鸟式”移民都构成了华人群体难以区分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所指华人是从文化而非法律角度考虑的,是对常居海外具有中华文化背景的群体的统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