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张健:西方族体概念的语义流变与演进逻辑(2)

http://www.newdu.com 2018-11-1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张健 参加讨论

    二、民族国家建构与族体资格认定之争
    当人类历史推进到近代之后,西方社会中与族体概念相关的词汇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与民族国家这种特定国家形态的构建及其发展历程紧密相关。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是一种“nation”与“state”相互契合的政治形式,或者说在民族国家时代,民族与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正因如此,伴随民族国家体系的建构,“nation”概念就逐步转变成为一个政治色彩极为浓重的词汇,多用来指称一个民族国家内部所有成员共同构成的人群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nation”这个族体概念与人民、国民概念具有内在的相通之处。这一共同体占有固定而明晰的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刻的领土观念和领土认同,具有明确区分“我者”与“他者”的边界意识,拥有自由民主的权利,同时认为自身享有共同的历史或文化特性。
    应该说近代之后,基于民族国家的基本属性,人们对“nation”的理解达成了一定共识,但并未认真而严格地对其进行界定。如英国直至19世纪,“nation”仍然作为“race”的同义词使用。[9]而在美国,“nation”也曾被用来指称印第安人。[10]即使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nation”也并不总是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而是认为这种族体由部落发展而来。而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对“nation”概念进行宽泛的运用,力图收紧其使用范围。关于nation的定义大量涌现,其中许多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阐释。马克斯·韦伯认为,“nation”是一个与国家紧密联系的共同体,而且也追求建立自己的国家共同体。[11](P.172)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民族四要素,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12](P28)这些界定已经将“nation”概念同政治形态尤其是国家现象连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这一族体词汇较为清晰的内涵和外延。②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正处于民族国家体系逐步构建和不断完善的阶段,人们对nation界定的根本指向是民族国家,而其内涵之争的背后则是资格之争或权利之争。任何概念在达成一致之前,使用者往往就是概念的主人;而在达成一致之后,概念自身就成为了主人。当民族国家的制度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的时候,是否是或者有资格成为“nation”,并不会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但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和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加剧,民族国家的竞争实力和制度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既然“nation”是与民族国家互为表里、一体两面或者说是与国家实体等大的人群共同体,那么某一人群共同体是否已经拥有或者有资格去拥有“nation”这一崇高而神圣的头衔,就成为这一共同体争取民族自觉、获得民族独立、构建民族国家的重要武器和理论依据。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洛伐克人、马其顿、芬兰人、爱沙尼亚人、犹太人等,纷纷宣称自己是“nation”,而在这之前,这些人群是不被当作“nation”的。这一改变的直接目的就是追求自己的民族国家建构。[13](P107-113,108-180)在这一过程中,“nation”概念不仅意味着某一族体具有构建国家的权利,而且也意味着能够通过民族利益的口号和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来进行政治动员,积聚权力资源,从而使得民族国家的建立成为可能,使其从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
    同样,已有的民族国家中的“nation”是否承认其内部仍有人群可以称为“nation”,也关系到这一民族国家的一体性和稳定性。对于“nation”和“nationality”的主动区分开始于19世纪,两者相比较,“nation”比“nationality”的外延更广,享有权力的层次也更高。这一区分的目的就是否定其他人的“nation”地位。作为同样具有政治性内涵,既可指族籍也可指国籍的族体概念,“nationality”在19世纪的奥匈帝国中就已经作为官方用语进行使用。奥匈帝国中也有群体希望得到“nation”的称号,但哈布斯王朝却拒绝承认,并且认为既不存在奥地利民族(nation)也不存在其他民族(nation)。拒绝承认奥地利人民以及国内其他族体的“nation”地位,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共同体和国家疆域的一体性。在这样的政治考量下,“民族(nation)”一词若用官方的说法,就是指隶属于哈布斯王朝的臣民之中那些公认的、现存的、具有截然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社区。[5](P.199)由此,nationality常被用来指称某一国家内部得到了一定的政治承认但却没有资格建立主权国家的群体。
    资产阶级是有祖国的,但资本却是无国界的。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对外扩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殖民扩张的进程中,西欧国家发现了被殖民地国家更为多样的人类体质上的差异。由于群体间的生理差别显而易见,因此,与人种相关的生理指标也容易成为群体间的区分标准。为了定位这些人群共同体,种族观念成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在这一趋势下,“ethnic”中的种族内涵被凸显和强化。霍布斯鲍姆就指出,生理体质加强了包括民族在内的群体间的差异性。[14](P75)“ethnic”一词从可以表示任何与多数不同的少数群体,演变为主要指称非民族国家模式或在民族国家中还没有融入“nation”的人群共同体。他们认为被称为“ethnic”的人群,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原始性,不具备“nation”的统一性和现代性,也不具备管理自身的资格和能力。对于早期的西欧国家,他们对殖民地人群的种族观念与进化论观点相互作用,其更深层的用意是赋予殖民统治以正当性,使不同类型的族体概念成为殖民扩张的重要理论工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