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Z].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13][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M].贾士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4][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5][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叶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6][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7][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王宪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8]朱伦.“跨界民族”辨析与“现代泛民族主义”问题[J].世界民族,1999(1). [19]朱伦.西方的“族体”概念系统——从“族群”概念在中国的应用错位说起[J].中国社会科学,2005(4). [20]Postiglione, Gerard A., Ethnicity and American Social Theory.Lanham,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3. [21]马戎.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22]Raoul Naroll,“On Ethnic Unit Classification”,Current Anthropology,Vol.5,No.4,1964. [23]Fredrik Barth(ed.),Ethnic Group and Boundaries,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9. [24]吴月刚,肖锐,金炳镐.试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体系[J].民族研究,2017(6). [2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Z].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6]严庆.本体与意识视角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 [27]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Z].北京:学习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