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地区国别史 >

爱德华·海德在英国内战前的游说与有限改革蓝图的失败,1640—1642

http://www.newdu.com 2018-11-3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张烨凯 哈里·T.狄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英国内战前,爱德华·海德的游说话语中的问题是其无法在长期议会政治进程中保全有限改革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德为在查理一世与英国人民间促成政治和解提出了一种不颠覆英格兰现成政治、教会体制的有限改革方案。在1641年5月前后,长期议会的政治斗争不断激化。他在此背景下为有限改革展开的游说行动不能劝服其游说对象。首先,他长期未能直接、正面地回应许多后座议员的忧虑;其次,他后来对相关问题的直接回应由于国王与各主教不明智的行动而与现实相左。因此,长期议会中大多数议员无法接受他的有限改革设计,这使政治和解流产,并最终成为引爆英国内战的原因之一。
    关 键 词:爱德华·海德/长期议会/游说/有限改革/政治斗争/英国内战
    作者简介:张烨凯,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哈里·T.狄金森,Harry T.Dickinson,爱丁堡大学历史与古典学学院。
    近年来,英美学界探讨英国内战成因时对保王党的形成给予了重点关注。这其中的重要一支,是关于温和保王派或所谓“依宪王政派”(constitutional Royalists)的探讨。“依宪王政派”一词最初由马考莱勋爵发明,但直到1994年大卫·史密斯(David L.Smith)才首次尝试定义此概念:所谓“依宪王政派”相信,“王权与宪制政府本质上可以共存;在1640与1641年期间形成的宪制框架约束下,查理一世依法统治可期;尽管王权受宪法与议会制约,但国王任命官员与军事将领的权力不可侵犯,且英国国教现存制度作为宪制的一部分不应被‘根枝改革’所推翻”。①在此基础上,史密斯试图厘清此派别诸成员的个人背景、话语以及他们在内战时期为促成国王与议会间宪制和解所付出的努力。他的研究后来受到保罗·席华德(Paul Seaward)与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的批评:首先,“依宪王政主义”(constitutional Royalism)暗指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但相关政治家即便有最基本的共识,他们的个人背景、思想与言行仍多有不一致之处,所以,用此概念规范其所指对象值得商榷;其次,“依宪”(constitutional)一词不能充分概括相关人等随时间推移与政局发展而产生的思想与行动变化,并且也夸大了他们与“非宪/反宪保王派”(“unconstitutional” Royalists)的思想与行动差异。②此外斯科特更进一步称,罗纳德·赫顿(Ronald Hutton)对保王党中“极端派”(ultras)与“温和派”(moderates)两分的概念规范同样不可行。③
    研究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温和保王派”(moderate Royalists)取代“依宪王政派”来概括相关人物,是否真的不合适?即便只把视野局限在英国内战爆发前两年的议会政治,斯科特对赫顿的批评也似乎矫枉过正。至少当时确有一批议员要求革除查理一世“个人统治”(the Personal Rule)期间的弊政,却并不愿让改革进程走得太远,也在很长时间内同样不愿诉诸武力来捍卫王权与伊丽莎白一世与詹姆斯一世治下的教会体制。在形式逻辑层面,问题的关键在于“温和保王派”本应是“依宪王政派”的上位概念,史密斯却将两者混为一谈;席华德在此问题上未做陈述,而斯科特对赫顿的批评则抹杀了保王党内部的多元性。但如果在政治与宗教视界中温和保王派的形象始终模糊不清,研究者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该群体在原则与策略上的不同分野,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沉浮。假如温和保王派在英国内战前的议会中作为一个政治群体登上政治舞台,④那么其中每位成员对国王与议会间妥协的蓝图有何设想?他采取了哪些政治手段实现这个蓝图?而个人的思想、行动与整个政治派别的基本共识有何关系?如果他们希望通过一种有限改革化解国王与臣民间的纷争,却不能与所谓“温和议会党人”形成中间力量,导致这一结果的仅仅是因为双方对法与宗教的理解存在差异吗?⑤显然,思想必须用话语来传达和辩护;⑥如果议会中的多数成员不愿意接受温和保王派的妥协方案,后者的游说策略是否存在问题?
    为探索上述问题,本文将在英国内战前夜的议会政治背景中探讨温和保王派政治家爱德华·海德(Edward Hyde)的游说行动。若要对温和保王派在此关键历史瞬间的游说行动开展个案研究,海德显然是一个合适的选择。首先,他名列大卫·史密斯的十位“依宪王政派”政治家中,⑦且与福尔克兰(Lord Falkland)、科尔佩珀(Sir John Culpeper)一道在长期议会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⑧尽管欧美学界对海德多有研究,但相关文献集中于他加封克拉伦登伯爵(1st Earl of Clarendon)后的生涯,鲜有关注他早年的活动,尤其是在长期议会(the Long Parliament)内战前会期中与他人的话语交锋。⑨然而,这些交锋对重新审视内战前议会内寻求妥协的努力何以失败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将勾勒海德在内战前为促成妥协而提出的有限改革蓝图。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在变动的政局中分析海德为说服其他议员而采用的政治话语、以及这些游说对象对他的反应,以考察其游说行动未能取得成效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