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总的来说,明代士大夫对商人、商业的正当社会职能有着充分认识,他们肯定商业的会通资用之功,注重商民平等同视,农商平衡互济,并表示如考虑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实际贡献,有时商人的劳绩反在俗儒陋士之上。还有士大夫站在尽心知性、裨益人生的高度,主张四民异业同道,志趣本一,赋予商人事业以更为合理的存在意义。再者,经商作为维系生计的一个有效方式也越来越被士大夫认可,他们能够正视物质基础之于保障生活需要和保持人格独立的必要性,通融看待并适当把握读书求学与货殖营生的主次轻重、前后缓急关系,对士人自食其力养身持家给予了应有包容。明代士大夫围绕经商治生的论辩其实都自不同侧面重申了义在利先、利不害义的价值观念,他们认为商人可与士人一样拥有践行仁心义举的道德自觉,就追求尽心行义的自我理想境界而言,士商身份或已无本质差别。更有人在此基础上阐发了义利相辅相成、协和会一的识见,折射出彼时传统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潮流交织下的商业伦理发展态势。由是一来,当时商人在增益国用、赈恤民生等社会“公义”层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其所展示的素养行止获得大多士夫民众的称扬。也正因以公共利益的实现做权量尺度,一些商人于品德事功上不仅可同士人等量齐观,甚至在某些事项的表现比一般士人更为突显。尤其从治国理财的经世角度看,个别士大夫表示,商人的智识才能非但不逊色士人,反而因职业所擅更易明积著度支之理,施会计出纳专长。兼具财富与德行优势的商人在国家社会中的角色愈发受到士大夫关注,士商隔阂逐渐消减,彼此融合日见加快。 另一方面,明代士大夫着眼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根本地位,对商业过度发展、民众过分殖利导致的不良后果保持了警醒态度。基于对“农本”的重视,其一再强调赋役均平与民生足用,呼吁采取措施调节农商关系,降低因商去农、商侵农利的负面影响。且面对商品经济繁荣带来的拜金主义泛滥,士大夫们又就当世士庶热衷竞财逐利、靡汰浮华及权钱交易等邪习流弊提出严肃批评。他们力求防止自身及社会受金钱腐蚀而堕落异化,维护士之为士的品行操守,彰显了知识精英群体的责任担当和理性精神。 综上所述,由明代士大夫对商人、商业的基本态度论之,其不仅认为经商本是满足个人生计和社会交换需要的一种职业,且指出商贸活动促进了物资流通,对资助国用、安辑民生亦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因而把商人、商业视作社会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整体认可二者已渐成为国家体系赖以稳定运行的内在要素和力量。与此同时,当时士大夫仍以传统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社会“公义”观为据,评量商人的道德事功,解析士商间的互动关系。也正是于此价值理念映照下,其又对商品经济浪潮所波及的社会弃农就贾、嗜财竞利等弊习保持了足够警惕。此中既显现了这些士大夫期待以儒家伦理信条规范、引导商人行为的努力,又透露出在既有体制框架内,他们试图协调农商混合经济使之与帝制体系相适共生、互洽并荣的思想倾向。这也表明,处身明代商业化变迁进程中的士大夫们经过适应调整,其观念表达和行为取向本是合乎当时中国帝制农商社会常态发展逻辑的体现。 注释: ①陈学文即指出,明中叶后随着商人、商业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增强,当时相应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参见陈学文:《明中叶以来“士农工商”四民观的演化——明清恤商厚商思潮探析》,《天中学刊》2011年第3期。 原文参考文献: [1]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第3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代训锋、王引兰.晚明的功利主义思潮[J].伦理学研究,2017(4):58-64. [3]余英时.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相[M]//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商传.略论晚明的人文主义与社会转型[J].江西社会科学,2013(7):117-127. [5]赵轶峰.晚明北方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商业社会的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5-12. [6]陈宝良.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5-66. [7]孙杰.民生、国计与求道之方——明代“本业”观的多重内涵[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3):41-51. [8]胡居仁.居业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林希元.同安林次崖先生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7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0]海瑞.海瑞集[M].陈义钟编校.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张瀚.松窗梦语[M].盛冬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胡宥.崇邑蔡侯去思亭记[M]//余丽元.(光绪)石门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185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 [13]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4]李梦阳.空同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5]王畿.王畿集[M].吴震,编校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6]邹守益.邹守益集[M].董平,编校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7]陈确.陈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8]王夫之.读通鉴论[M].舒士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5. [19]王守仁.传习录拾遗[M]//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0]吕楠.泾野子内篇[M].赵瑞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 [21]耶律有尚.国学事迹[G]//许衡.许衡集.淮建利,陈朝云,点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22]薛应旂.方山先生文录[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0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3]高拱.高拱全集[M].岳金西,岳天雷,编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4]方弘静.千一录[M]//续修四库全书:第112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5]骆问礼.万一楼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7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6]刘宗周.人谱类记[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1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7]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M].陈祖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28]李光缙.景璧集[M].曾祥波,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29]钟惺.隐秀轩集[M].李先耕,崔重庆,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0]冯应京.月令广义[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31]何伦.何氏家规[G]//张师载.课子随笔钞.王德毅,主编.丛书集成续编:第6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32]许相卿.许云村贻谋[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3]张永明.张庄僖文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34]庞尚鹏.庞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5]姚舜牧.药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6]康海.康对山先生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33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7]韩邦奇.苑洛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8]顾宪成.泾皋藏稿[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9]唐甄.潜书[M].吴泽民,编校.北京:中华书局,1955. [40]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G].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41]方承训.方鄈岊复初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8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42]缪昌期.从野堂存稿[M]//续修四库全书:第137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3]王夫之.黄书[M].王伯祥,校点.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28-29。 [44]许国.许文穆公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4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45]王猷定.四照堂文集[M]//王德毅主编.丛书集成续编:第15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46]庞尚鹏.百可亭摘稿[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2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47]赵南星.赵忠毅公诗文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48]归庄.归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9]徐芳.悬榻编[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50]张四维.条麓堂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35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1]吴吉祜.丰南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1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52]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62. [53]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4]何瑭.柏斋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55]明世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56]明神宗实录[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57]于慎行.谷山笔麈[M].吕景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58]程三省,等.(万历)上元县志[M].南京文献:第9号.南京:南京市通志馆,1947. [59]耿橘.平洋策[M]//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黄珅,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0]任弘烈.泰安州志[M].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1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61]黄省曾.吴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1. [62]叶向高.苍霞续草[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63]黄省曾.五岳山人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64]吕楠.泾野先生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65]唐顺之.唐荆川先生集[M]//王德毅,主编.丛书集成续编:第14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