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国家感与边疆性: 中亚国家间的边界问题及其观念折射(4)

http://www.newdu.com 2019-10-3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 袁剑 参加讨论

    


    五、国家感与边疆性: 中亚国家边界问题的未来走向 
    在苏联解体后的数十年间,中亚各国依然在努力构筑自身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合法性,并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确立更为具体的民族国家认同基础,正是这种基础形塑了国家感的主要内涵。具体而言,这种国家感有助于中亚各国内部认同的凝聚和整体对外身份的生成,其生成过程既是建立在对苏联时代既有的疆域空间及其边界走向的认同基础之上的,同时又必须抛却苏联时代的加盟共和国历史叙述,建立起新的更具历史古老性和连续性的历史叙述框架。但在这一目标之下,各国自身所试图追寻的帝国荣耀及其历史记忆,与这些国家在苏联时期的划界情况始终存在着某种错位。在具体的边疆治理层面,中亚地区这些历史上的荣耀帝国与现实中的各国国家疆域无法形成一一衔接的关联,诸如帖木儿汗国这样的“独占的”与“切割的”国史叙述及其帝国想象无法在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彻底贯彻。正是这种理想叙述与现实疆域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当今中亚各国的边疆性特征,即各国都无法彻底在现实层面真正塑造一个具有整体连贯历史与单一族类空间的国家空间,中亚各国间在边疆的历史和群体复杂性塑造着其显著的边疆性特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共享历史”和“交错历史”都将是中亚各国历史版图与现实疆域之间关系的基本态势。总之,这种国家感与边疆性,构成了我们理解和认识中亚国家划界问题生成和解决的两大关键词。历史在行进,中亚国家的边界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并呈现出如下特征。
    其一,中亚各国在苏联解体后获取新的认同感的过程与各国国家制度化建设相伴而行,由于各国认同空间与国家行政空间之间存在不重合之处,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还会导致各国在边界与领土方面的冲突,并在中亚各国历史叙述层面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但总体而言,这些冲突和竞争不足以摧毁当下中亚各国间的既有边界格局,也不会从总体上影响中亚地区的稳定。随着中亚各国认同空间和国家行政空间的逐步整合,以及未来新的跨国经济合作的展开,这些冲突的烈度和频度将会降低,最终会形成相对稳定、有序的中亚国家间的合作交往格局。
    其二,由于费尔干纳地区既有作为农耕区的地理条件,又有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文明中心城市(如撒马尔罕、布哈拉等) ,因此,该地区将继续成为中亚各国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边界纠纷的重点区域。关于费尔干纳地区的文化遗产及其当代阐释的独占性和共享性问题,也将是摆在这一区域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外,因为涉及具体的历史认同问题,中亚地区存在的飞地状况在短期内也无法迅速得到解决,还将继续存在。而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水资源等问题作为费尔干纳周边各国边界问题的衍生性问题,也将日渐凸显。如何协调和处理这一问题,将考验中亚南部诸国政治决策层的智慧。
    其三,“三股势力”的跨界传播及其他非传统安全等正逐渐成为导致中亚国家边界冲突的新因素,如何在保证本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不以邻为壑,从而从整体上保障中亚各国的安全和稳定,将成为考验中亚各国领导层政治智慧的关键所在。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亚整体性的安全空间及南部边界安全问题,有效防止“三股势力”对中亚南部边界安全的挑战,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等成员国的合作,将是中亚各国保障内部边界稳定和防止“三股势力”等跨界侵扰的重要途径。


    阅读原文请点击:            
    国家感与边疆性: 中亚国家间的边界问题及其观念折射.pdf            
    原文载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