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东问题决议与“中日密约” 中国提出《山东问题说帖》后,期望和会能尽快决议,但因威尔逊于2月中旬到3月上旬返美游说国会接受《国联盟约》草案,返回巴黎后又集中精力于盟约草案的修正工作,终于在4月11日完成。4月中旬,十人会议要对山东问题作出最后决定,此时威尔逊主张的公开外交、公理正义、民族自决等理念,因与各国利益冲突,不断遭英、法、意、日等国抵制,美国处境日益孤立。而意大利则因阜姆(Fiume)问题不遂己愿,断然退出和会,并扬言不加入国联。日本在《国联盟约》中坚持加入“人种平等”条文,威尔逊为了保全国际联盟,使和会不致破裂,对日本态度逐步软化。 在山东问题上,日本提交和会一战期间协约国与日本的秘密换文,坚持1915及1918年中日条约有效,应将青岛先交给日本,再由日本转交中国。中国主张“中日密约”无效,应将青岛直接交还中国。美国虽然不承认“中日密约”并同情中国,但因英、法支持日本立场,美国多方找寻妥协办法。 兰辛于4月15、17日两度在五国外长会议中建议由五强托管德国海外领地,遭到日本反对。18日四人会议详细查阅“中日密约”后,劳合·乔治提议将青岛租借地比照德属殖民地处置方式,由五大国共同托管。日本仍坚决反对,内田外相训令全权代表:应依照日本此前提出的处理方针,日本从德国无条件获得青岛后,再依据中日条约归还,此为政府最终决定,务必贯彻。同日陆征祥建议北京:由总理迅即邀约驻京英、美、法、意各使节到国务院,当面表明中国政府不反对青岛由五大国暂时托管,但须在和约内加入“将来交还中国”的表述,请各使立即电其政府及和会代表。 21日威尔逊将四人会议关于五大国托管的决议面交日本代表。珍田坚持必须依照中日条约处理,德国先将青岛让与日本,日本待条件落实后再将其归还中国。这些条件包括:青岛开辟为国际商港、设立日本租界、设立国际租界、山东铁路中日合办、借日款另建两条联络山东的铁路等。同日,牧野及珍田拜访威尔逊,坚持依据中日条约处理山东问题,五国托管有损日本的信誉与光荣,对日本来说毫无意义;指责陆征祥失信,一到巴黎就毁弃在东京的承诺,不与日本合作;若日本要求被拒绝,将拒签和约。21日下午四人会议中,威尔逊转述了日本的态度,会议决定明日上午听取日本代表陈述意见。 22日上午四人会议(意大利首相未出席,事实上是“三人会议”),1918年“中日密约”的有效与否是争论的焦点。牧野指出青岛必须由日本继承的理由:(1)日本出兵驱逐德国在山东的势力。(2)中国对德宣战不能改变1915年中日条约的有效性。(3)1918年中日换文在中国对德宣战以后,中国政府“欣然同意”中日对山东问题的协定,以获得日本贷款。牧野强调1915及1918年中日条约的有效性,中国所宣称的因对德宣战而废除《胶澳租借条约》,在国际法上并不能成立。租借性质等同有期限的割让,国际惯例宣战不能废除割让或其他有关领土安排的条约。坚信基于其牺牲与战果,事实占领以及国家名誉,日本的要求是正当的。日本又以与英、法、意之间战时密约,迫使英、法领袖支持日本的主张。珍田强调:日本政府训令,务必贯彻对中国的义务,否则将拒签和约。就在此时意大利宣布退出和会,让日本的威胁更显有力,威尔逊只能与日本代表讨论将青岛归还中国的条件。 22日下午三人会议听取中国意见,陆征祥与顾维钧出席,顾维钧极力为中国立场辩护。威尔逊表示受限于战时密约,英、法、意支持日本意见,认定中日间条约,尤其是1918年的换文为有效。顾维钧解释1915年之条约是日本以最后通牒胁迫,中国不得不退让,1918年换文及合同系根据前约而来。威尔逊询问当时停战在即,日本不能再强迫中国,为何在换文中表达“欣然同意”。顾维钧答:“是时日本在山东军队既不撤退,又设民政署置警察课税,地方不胜其扰,非常愤懑,政府深恐激生事端,以致又有此项换文”。顾引用国际法“情势变迁条款”(clausula rebus sic stantibus),主张该换文只具临时性质,与日英、日法等各密约,亦均因战事发生,一切有待和会作出最后决定,战时密约是导致未来世界不安定的种子,为防范未来及永久和平,最好能废止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巨头则坚持“条约神圣原则”(sanctity of treaties),指出一战的发生,就是为了维持条约的神圣,如果将条约视为废纸,世界秩序将会崩溃。最后,劳合·乔治询问:有关山东问题处置,中国是要依据中日条约,或将原来德国利益转让给日本?顾维钧回答两者都无法接受。最后会议决定:将中日对山东的主张,交由美、英、法三国专家作进一步检视。中国代表离开会场后,威尔逊表示必须尽一切努力使日本签署和约加入国际联盟,否则它将在远东为所欲为。23日三巨头与日本代表讨论,日本表示会在合理条件下归还青岛。 24日陆征祥向英、美、法三国提出中国最后让步办法:青岛由德国交还中国起见,先交五国暂收;日本承认于对德和约签字日起,一年以内实行上条之交还;中国愿支付日本因青岛军事所有费用;青岛全部开做商埠。日本则坚持在对德和约中将青岛交给日本自由处分,否则决不签字并不加入国联。陆征祥报告国内:意大利代表团退出和会,并有日本恐将接踵退出之谣传,我国青岛问题正待解决,而遽有大潮之发生,情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25日三人会议中,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孟梭三人确认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利,但对日本承诺归还中国的条件进行讨论。威尔逊坚持日本所得不能超出原先德国享有的范围,不承认1915及1918年“中日密约”的安排。威尔逊对山东问题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日密约使得美日摊牌时英国必然站在日本一边;若日本拒绝遵守十四项原则,就表示它将退出和会,英国或许也会退出,加上已退出的意大利,五强剩下美、法两国,如此和会及国联都将归于失败。威尔逊只希望能找出维持日本面子并能保全国联的妥协方案。威尔逊建议日本代表:自愿承诺将山东半岛连同完全主权交还中国,仅保留德国在山东的经济特权。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Arthur James Balfour)扮演调停者角色,起草建议案交日本代表在三人会议中声明。 29日三人会议继续讨论青岛问题,英国首相对于将青岛直接还是间接交还中国,及英、法应否受与日本密约之拘束,尚有犹豫。会后日本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接受英国建议案。同日美国代表豪斯上校(Colonel Edward House)力劝威尔逊同意日本要求。 30日三人会议决定:德国战前在青岛及山东省所有各项权利一概放弃,交于日本。牧野作口头半正式声明:日本自愿担任将山东半岛连同完全主权交还中国,只将德国在山东的经济特权暨在青岛设立特别居留地权保留。各铁路业主为保护营业安宁起见,可用特别警队,以华人充之,各路所选日本教练人员由中国政府委派。日本军队应尽早撤退。简言之,日本口头保证将山东半岛主权归还中国,只继承德国在青岛的经济特权及其他普通权利,威尔逊对此声明表示满意。美日作了重大妥协,英国外交大臣称:日本的发言,除了中国代表之外,大家都很满意。 会后,威尔逊派员前往中国代表团解释美总统种种为难情形,谓中国方面既有前后自订之约文,英法方面又不能脱离换文的拘束,日本之意,若于此项早经各方规定者而转为和会放弃,则决不加入国际联盟。英国以日本于战事多有出力,故日本退出联盟时,英国亦将不肯加入,联盟势必不成,不特非国际之福,亦非中国之利。且日本退出联盟后,若再联络德俄另组一团,尤于大局可虑,因此情形,威总统于三国会议中,虽经连日坚持,而最后究不能不稍迁就。 依据当时档案记录,中国代表团从美国方面大致知道日本代表口头声明内容,并将三人会议决议及日本声明与“中日密约”相比较。5月1日陆征祥电外交部,不满三人会议决议,提出中国有三种办法:(1)照意国办法,全体离会回国。(2)不签字。(3)签字而后将条款声明不承认。陆指出: 三国决议办法中,如交还山东半岛句上声明连同完全主权,又日本军队撤退,及一再声明日本所得权利专为德人前得之经济权利,足见其政治权利一方,业已当然不能再有侵犯。较之1915及1918年中日各约文条款,究尚稍有修正,加以限制。倘我于和约中声明不认,则我国两次与彼所签之约,是否可以认为作废,否则舍彼留此,孰为有利。 3日又电: 此次和会办法实为历史所罕见,现除再尽力设法外,详加讨论,当然不能签字,惟有三端关系,亦不能不加熟审:一、对日关系,公约虽不签押,而日本仍可根据1915年约,向我直接请再订约,将举所允日本之条件完全承认,倘彼时仍不能不签,则较之现在公约签字,事实则一,威望更逊。 当时有谴责美国改变态度不再协助中国者,陆征祥5月6日电外交部称:若非美国协助,1月27日十人会议上日本要求取得青岛早就完全通过了。现在我国直接交还的目的虽未达到,但各国对我国的理由大都同意,日本帝国主义也更暴露于世界。或有人说青岛问题有今日结果,当时不如不提,不知此次中国提出山东问题一方面固然希望能挽回利权,另一方面也因为日本先有所动作。而且山东问题因为有对德关系,才能优先讨论,并非因为对日关系。如果中国不提青岛问题则在和会所得会更少,各国的同情也会更少。至于说若不提青岛问题,其他希望条件或许可早日解决,事实上根本不可能。何况青岛问题虽不因提出和会而有所挽回,但也未因中国要求直接归还而增加更多条件。至于交还青岛一层,经过我国全权代表辩论后,日本才当众声明愿意交还。现在更于三人会议上作了口头声明,因为对美、英、法三国的保证,让青岛将来交还中国更多一层保障。“并据美总统、英外相所议此次解决办法,分政治、经济两种,既谓政治者,表面虽似虚名,实际究属要领。” 中国代表团对三人会议有关山东问题的决议,不断提出抗议,要求保留权利,并要求在对德和约条文中写入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的内容。此外,中国代表团多次要求取得日本代表口头声明的会议记录。6月7日晚陆征祥电告北京日本声明内容如下:牧野称日本政策系将山东半岛完全主权归还中国,仅留已经给予德国的所有经济权利,暨按照通常情形,在青岛设立租界之权。并对种种细节作出限定。最后声明:倘日后中国对于此项办法,或有不遵,则日本有保留援用1915及1918年中日条约之权。威尔逊亦声明:倘中国有不遵以上办法之事,希望日本向国际联盟行政部请求调停,以代援用前项条约之举。牧野称:中国如履行一切义务,自不发生保留援用之事,否则他日即使提付国际联盟时,日本终将以前次各条约为依据,故此权日本必须保留。威尔逊坚称:彼之谈论,不得解释为彼于中日间互换文件有所承认,因该文件根据于原来要求各款,美政府对此要求,曾经表达过抗议。于此可见,美、日两国对于1915及1918年“中日密约”有效与否,始终各有坚持。 中国代表团报告日本全权代表声明内容后,提出初步意见如下: (一)中日1915及1918年各约,虽无作废字样,而业已不复完全有效。 (二)铁路所在之土地,仍为中国完全主权,路旁之地,更不待言。 (三)中国对于各路完全为合办性质,与他路之借用外资者地位相同。 (四)日本不得将德国所筑炮垒之地划入租界范围。 (五)以后商订各项办法时,如有不在经济范围之内者,尽可与之坚持至最后之时,可交国际联合会评断。 除所有以上各节指明者外,如前为德人所有供给材料、资本等优先权,及烟潍兖开等线借款权,均未提及,日后我仍有操纵之余地。 由此可见,日本代表4月30日的口头声明,对于北京政府最在意的归还青岛主权及日本继承山东德国经济利益的限度,作出了保证,并得到英、法、美三国确认。 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签对德和约后,1915及1918年“中日密约”是否继续有效,成了棘手问题。日本多次宣言,要求中日直接开议山东问题,美国则重申不承认“中日密约”,北京政府询问陆征祥意见。8月21日陆复电:中国拒签和约后,英美都有调停主张,而美国国会强烈反对批准和约,已成为国际重大问题,日本受到很大压力。若中日于此时直接开议,中国将丧失国际同情,若商议无结果,恐将无人仗义执言。而且: 查牧野、内田两次宣言,无非根据二十一条款为词,意在要挟中国承认一九一五年之中日各项条约与换文为有效,美全权之八款与威总统之宣言,无非否认该项条款与换文之束缚。在我既以二十一款之条款与换文为出于侵迫,业经提出大会要求防止或修改,和会虽未讨论,然已由会长复函谓:该项问题关系重要,应俟联合全(“全”应为“会”——引者注)行政部成立时,及早提出讨论云云。此时似不宜遽与日本开议,致有追认该项条款与换文之嫌疑,以自束缚。 26日国务院复电:“所述各节筹划周至,语皆扼要。现美、法两院尚在抗议,在我自应持以镇静,相机因应,目前自未便与日直接相商,遵谕特达。”于是中国坚持不承认“中日密约”立场,不与日本直接开议山东问题。由于中、美皆不承认“中日密约”,也都没签署或批准对德《凡尔赛和约》,山东问题遂成为悬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