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转型贫困视角下的深度贫困问题研究——以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为例(4)

http://www.newdu.com 2020-03-10 《民族研究:中文》(京 邢成举 李小云 张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见《2017年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监测情况》,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8/15/content_5313944.htm。
    ②段晓光:《中国转型时期贫困发生的特点》,《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③参见李俊杰、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刘小珉:《多维贫困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基于CHES2011数据的分析》,《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傅帅雄:《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思考——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郑有贵:《深度贫困地区为何脱贫难——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障碍》,《人民论坛》2018年第32期;本刊编辑部:《习近平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三点意见》,《理论与当代》2017年第10期。
    ④参见田先红:《家计模式、贫困性质与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S乡的扶贫开发经验》,《求索》2018年第1期。
    ⑤参见李小云、高明:《现代性与亚文化:深度性贫困少数民族群体消费与贫困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⑥参见李小云:《冲破“贫困陷阱”: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14期。
    ⑦参见E.Delamonica,Transformational Growth and Povert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for Inter-Country and Inter-Temporal Comparisons of Poverty Incidence,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Vol.11,No.2,2016。
    ⑧参见D.Belshaw,Sustainable Poverty Reduction:Taking Income Generation Seriously in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Transformation,Vol.22,No.2,2005。
    ⑨参见魏众:《中国转型时期的贫困变动分析》,《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
    ⑩参见张茂林、程玉申:《社会转型时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测度》,《人口研究》1996年第3期。
    (11)参见朱玲:《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中国扶贫论文精粹》,中国扶贫基金会,2001。
    (12)参见段晓光:《中国转型时期贫困发生的特点》,《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13)参见王义祥:《俄罗斯转型时期的贫困化问题》,《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3期。
    (14)参见丁和生:《在转型中走出贫困——对安徽省一个贫困乡镇的个案研究》,《学术界》2008年第3期。
    (15)参见吴缚龙:《转型的贫困:转型城市的贫困问题》,《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北京大学北京论坛办公室,2006。
    (16)参见刘玉海:《中国减贫新挑战:转型性相对贫困》,《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1月14日。
    (17)参见邢成举、赵晓峰:《论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及其对精准扶贫的挑战》,《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7期。
    (18)参见左停、赵梦媛、金菁:《突破能力瓶颈和环境约束:深度贫困地区减贫路径探析——以中国“四省藏区”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19)参见张继焦、刘佳丽:《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及其转型——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20)参见牛胜强:《多维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境及战略路径选择》,《理论月刊》2017年第12期。
    (21)参见郑宇:《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结构转型与社会约束》,《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
    (22)参见王卫民:《论特困少数民族人口的特征及反贫困政策的优化——对云南调查的几点分析》,《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23)参见夏柱智、贺雪峰:《半工半耕与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24)参见郑红娥、童星:《新贫困视域下乡村转型的困厄与重构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25)参见马骍:《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
    (26)参见刘小珉:《一个苗族深度贫困村的贫困成因及扶贫对策——基于非经济因素的视角》,《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27)参见王建民:《扶贫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主体性讨论为核心》,《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
    (28)参见李辉:《基于Logistic模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分析》,《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
    (29)参见于青:《观念扶贫:贫困地区扶贫理念的转型与重构》,《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30)参见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云南两大贫困县的调研》,《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2期。
    (31)参见陈怀川、甘文秀:《论传统文化转型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
    (32)参见王国洪:《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对有效减缓贫困的实证研究》,《民族研究》2016年第5期。
    (33)参见李小云:《把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贵阳日报》2017年8月9日。
    (34)参见谭贤楚:《民族山区转型农村的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基于恩施州的实证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35)参见李小云:《脱贫摘帽重在不返贫》,《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
    (36)参见邢成举:《结构性贫困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及其破解——基于豫西元村的研究》,《中州学刊》2017年第2期。
    (37)参见邢成举、李小云:《超越结构与行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经验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1期。
    (38)(43)参见李小云、徐进、于乐荣:《中国减贫四十年: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的尝试性解释》,《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6期。
    (39)参见章国卿:《贫困、贫困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型——对我国农村贫困的社会学思考》,《唯实》1998年第4期。
    (40)参见刘小珉:《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
    (41)参见陈会方、朱平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特征与治理转型》,《学术论坛》2016年第9期。
    (42)参见彭莫、张兆函、莫扬:《宁夏西海固回族扶贫搬迁移民的生存适应》,《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
    (44)参见贺海波:《贫困文化与精准扶贫的一种实践困境——基于贵州望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村寨的实证调查》,《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45)参见王三秀:《贫困治理转型与农村文化教育救助功能重塑》,《探索》2014年第3期。
    (46)参见方清云:《贫困文化理论对文化扶贫的启示及对策建议》,《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
    (47)参见张润君、张锐:《社会治理视角下西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西北师大学报》2018年第6期。
    (48)参见周恩宇:《道路研究的人类学框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49)参见马骍:《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
    (50)参见朱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民族问题与民族事务治理——以国家治理能力为分析视角》,《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51)参见朱玲:《转型国家贫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讨论》,《管理世界》1998年第6期。
    (52)参见贾霄锋:《转型加速时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结构性贫困研究述论》,《民族学刊》2015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