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中国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滥觞之政治实质 虽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在表象上更为含蓄和隐晦,但其本质上并没有丝毫弱化或改变,正如有学者所言:“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形而上学的鼓吹手,其目的就是扰乱人心、混淆人们的价值认知和制造思想混乱”[12]。其沿着“虚无———颠覆———重构”的逻辑递进关系,最终妄图达及资本主义制度普世化的逻辑归旨。 (一)虚无历史:摧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根基 一个没有历史根基的民族或国家,往往会因缺失历史认同,缺少价值共识而最终被历史所淘汰。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正是从“虚无历史”,进而“虚无一切”的逻辑起点出发,试图斩断历史延续的脉络,摧毁主流意识形态凝聚人心的根基。一是虚无历史事实。在历史认识论上,其借口历史认识中无法摒弃的主观因素,否认对历史的客观认识,甚至对历史本身的存在都抱有怀疑的态度。由此,现代人成了“过去”的孤儿,“虚无感”取缔了历史的“厚重感”。二是虚无历史价值。以“抽象的人”为历史的前提,以“想象和思辨”为人物评价的标准,这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其对事实的虚无滑向对价值的虚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昔日一贯遵从的善与恶、真理与谬误等价值界限统统被打破,人类社会赖以立足的伦理根基被瓦解。三是虚无历史本质和规律。其沉溺于在观念中把握历史进程,以主观性揭示一般规律。这样,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成了纯粹意志的发展运动。随着历史事实与历史价值,历史本质和规律的逐渐消亡,历史本身就被彻底抛弃到了垃圾堆中。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若是缺失了历史这一根基,就如无源之水,注定油尽灯枯。 (二)颠覆历史:瓦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石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看似“能指”十分宽泛,一切历史都遭致虚无,但是其“所指”却十分明确,那就是瓦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石,以颠覆历史的方式来颠覆我国的政治方向、基本道路和根本制度。一是怀疑历史知识的客观存在,认为一切历史判断都是主观和相对的,因而历史就成了其随意颠倒的政治工具。将矛头直指国史、党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史,想方设法为野史“正名”。二是与后现代主义耦合的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摒弃“本质”和“真理”等追求,提倡绝对多元主义和差异性,对娱乐性与消遣性趋之若鹜。在这股呼声中,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被讥笑和调侃,而早为历史所定论的叛徒、汉奸、统治者被赞颂和讴歌,其目的就是要将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伟大历史人物形象,在嘲弄和胡编乱造中灰飞烟灭。三是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选择论为根本指导,诋毁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将其歪曲为机械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然后批判摒弃之。由此,虚无主义者便可随意选择历史主体、道路以及目标。那样,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方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统统都将成为被颠覆的对象。 (三)重构历史: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普世化和永恒化 以西方价值重构东方历史,进而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普世化和永恒化是虚无主义者们妄图达及的逻辑归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者固守“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以西方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为标尺来衡量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简单地否定中华文明和政治观念,从而推论出“黄色文明没落论”“社会主义衰败论”等错误观点。他们将中国文化和价值与现代化相对立,将西方文化和价值与现代化相挂钩,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只会牵绊住现代化的步伐,而西方文化和价值才是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选择。其实质就是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把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西方模式视为人类发展出路的唯一形式。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沿着“虚无——颠覆———重构”历史的逻辑主线,试图一步步引导中国走向“西方中心论”的终极陷阱。这根本上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代之以“政党轮替”的民主体制;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根基,代之以“普世价值”的民主理念;祛除中华文明的特殊价值,代之以“西方文明”的永恒化和普世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全盘西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