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地区国别史 >

雷纳尔美洲退化思想与启蒙时代欧洲的“他者”想象(2)

http://www.newdu.com 2020-08-03 《历史研究》2019年第5期 王晓德 参加讨论

    二、美洲自然界的“缺陷”与退化根源
    关于新大陆自然界的“缺陷”,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由远古时期的“大洪水”造成的。“洪水说”由何人何时提出,难以考证,但肯定与《圣经·创世纪》中上帝耶和华用大洪水消灭地球上腐败堕落之人的传说有关。杰尔比的研究表明,“洪水”假设在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著述中已有详细阐述。(11)在培根看来,美洲就是传说中的大西国(the great Atlantis),这个大陆“曾经布满高大的船只”,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最终遭到“神的报复”,一场“特别的洪水”使其居民“自豪之事业完全消失和毁灭了”,只有数目极少的人逃到高山森林才幸免于难。大洪水给美洲造成了严重后果:一是这块大陆到处变成沼泽地或湿地;二是美洲成为一个新大陆,其居民至少比世界其他民族年轻一千年;三是原来高度发达的文明丧失殆尽,从这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土著人成为“无知的和野蛮的”人,他们“不能把文字、艺术和文明传递给后代”。(12)培根很少涉及这个新大陆自然环境的“恶劣”或“缺陷”,也没有把潮湿的地面与动物的退化联系在一起,但当欧洲中心论盛行时,那些竭力把美洲塑造成低劣野蛮之形象的学者,从“洪水说”中找到新大陆潮湿气候的根源,然后又把这种气候与动物的退化联系在一起。
    雷纳尔接受了“洪水说”,认为这场洪水“在地球表面持续泛滥,淹没了地球上的居民,每个地方都留下毁灭和蹂躏的明显痕迹”。雷纳尔与很多欧洲知名人士一样把这场洪水视为全球经历的一场浩劫,但却强调洪水给美洲带来的破坏印记更加显而易见,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新半球被海水覆盖的时间比旧半球要长很多”。(13)这种灾难并不是说随着大洪水退了之后便消失殆尽,而是彻底改变了这个大陆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形成了一个与旧世界相对立的新大陆。不过,雷纳尔所谓的“新”只是指在大洪水之后美洲自然环境的彻底改变,他使用了“再生”这个术语,言下之意,这个新半球过去存在着古老的文明,其表现出的自然环境缺陷“并不因此证明这个半球时间不长,而是证明其实现了再生。毋庸置疑,这个半球很早之前就为人类所居住,相当古老,但后来可能受到大洪水的淹没”。(14)美洲与欧洲在地质年代上孰为古老,学者们有着不同看法,把两者视为相同地质年代者也不乏其人,但他们显然把美洲的源头推到传说中的大西国时代。雷纳尔在某种程度上认可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用“再生”取代“年轻”便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年轻”或“新”在字面意义上有“不成熟”的含义,美洲自然界的“缺陷”显然是由新大陆的“新”决定的。在雷纳尔的著述中,新大陆与旧世界自然环境的对比贯穿其中,往往是以后者的“优越”凸显前者的“低劣”,以前者的“幼稚”衬托后者的“成熟”。(15)
    美洲自然环境的“缺陷”有着固有的根源,地面潮湿显然是洪水消退后留下的痕迹。杰尔比认为,潮湿“是一个新近开始之世界的特征,而不是一个处于衰退之世界的特征”。(16)言下之意,湿气过重是土地尚未被人类开发的主要标志。雷纳尔谈及这个问题时,首先问到美洲大陆为什么比欧洲大陆更热和更冷?雷纳尔将之归因为美洲地面水分过大。他提出一个假设,即“如果依然浸湿新半球土地内部的水不再遮盖其表面,人类将会很早就砍掉树木,排干沼泽,通过掀翻强化松软湿润的土壤,让土壤得到阳光的照射,打开不受约束的风流通道,沿着河流修筑堤坝。简言之,气候到此时将会完全改变”。雷纳尔显然是站在发达的欧洲农耕文明角度提出这番设想的,美洲的自然环境现状恰恰与这种设想悖逆。雷纳尔由此哀叹道,大自然“似乎是不可思议地忽视了新大陆”。(17)潮湿是美洲自然界的“缺陷”,改变了能够生长万物的土壤结构。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受到侵蚀的土壤失去很大的利用价值,无法生长出人口增长所必需的粮食等,这是新大陆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雷纳尔多次谈到这一点,认为“湿气过重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还会“毁坏播种的庄稼”,由此出现一些“难以改变的区域”。这些地方“气候条件极差,热浪翻滚,湿气太重,空气中弥漫着水蒸气,这种气候持续时间很长。欧洲人移植到这些区域的植物从来不会茁壮生长”。(18)水蒸气由地面经阳光照射所散发,是湿度过大的表现,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也会带来动物体内的不适。把水蒸气过浓归于自然界的“缺陷”显然夸大了负面作用,雷纳尔称之为“有毒的水蒸气”。(19)要是不刮东南风的话,有毒的水蒸气很难被驱散,盘旋在空气之中,对人类活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样,“不洁食物和有毒空气腐化了血液,不可能让他们多子多孙,寿命很长”。(20)雷纳尔对当地印第安人生活习惯的描述让读者感到“不寒而栗”,他们的“遭罪”或面对的“恶疾”乃是大自然的“缺陷”使然,只要这种“缺陷”存在,他们就无法扭转人生以“悲剧”告终的命运。
    新大陆和旧世界的自然环境肯定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对跨洋而来的殖民者产生不适影响,但很难说孰“优”孰“劣”。雷纳尔站在欧洲人的角度将这种差别的负面作用放大,以夸张的语言向读者展现出美洲自然环境的“缺陷”。这种带有想象性质的描述不只是用来凸显欧洲自然环境的优越,更为重要的是为解释生活在这种“缺陷”明显的自然环境中的动物与人发生生物机能退化埋下了伏笔。雷纳尔本人倒是没有避讳这一点,在他看来,退化源于“湿气更重的空气和更为湿软的地面”,这两者“必然腐蚀了人类生存和繁殖的根本”。(21)由此可见,雷纳尔不厌其烦地向读者介绍美洲自然界的“缺陷”,目的显然在于“揭示”生活在新大陆的人类发生退化的主要根源。
    三、美洲土著人的退化
    在启蒙运动时代,美洲是欧洲很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即便是普通欧洲人,对大洋彼岸尚未知晓的大陆同样充满着好奇。一些前往美洲考察或观光的欧洲人返国后撰写的文字比较真实地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但同时在欧洲中心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他们把新大陆区别于旧世界的“异国情调”展现在读者面前,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欧洲人的猎奇心理。他们的著述明显夹杂着想象的虚假成分,“真实”成为说明欧洲“优越”和美洲“低劣”的奴仆。在布丰、德波和雷纳尔等人阐述美洲动植物退化时,他们显然参照了欧洲旅行家和科考家留下的文字,后者的描述多为亲眼所见,或许为实,但却是有意无意地与欧洲同类物种进行比较,难免把观光或考察见闻变成提出一些与事实不符之命题的基础,而布丰等人正是从这些亲临美洲之人提供的描述中,得出了美洲动植物逐渐退化的结论。雷纳尔是继布丰和德波之后阐述“美洲退化论”的知名学者,可谓是“后来者居上”,在论及美洲土著人的退化上,丝毫不亚于布丰与德波等人,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雷纳尔撰写《哲学与政治史》的主旨之一是,谴责欧洲大国殖民者给美洲带来的灾难和“邪恶”,当地土著印第安人成为这种征服最直接和最大的牺牲者。出于对殖民主义“罪恶”的口诛笔伐,雷纳尔不可避免地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这些挥舞着枪炮的殖民者的顽强抵制。面对欧洲征服者的残暴,印第安人“很勇敢,足以坚强地捍卫着他们的自由”。他们发誓“对暴君怀有不可调和的仇恨,把这种仇恨永远留存在家庭内为他们的首要关注。他们不断教导子女记住这些第一批来到新大陆的毁灭者带来的灾难,记住他们从未停止给其成功者赋予活力的残暴性情”。(22)类似这样的描述在文中有多处。雷纳尔称赞美洲土著人对自由的维护,目的只是揭示殖民主义以及君主专制的邪恶。从根本上讲,雷纳尔不会否定欧洲殖民者给处于野蛮蒙昧状态下的印第安社会带来了“文明”的曙光,他无论如何都走不出“欧洲中心主义”设置的藩篱,文明与野蛮的对比或对立贯穿全书的字里行间,他把印第安人称为“野蛮人”便足以反映出这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他看来,这些“可怜的野蛮人过着一种无文化、无宗教和无道义的生活”,他们“过去从来不能,可能将来也永远不喜欢从事农业,只是热衷于捕鱼和狩猎,这些娱乐活动丝毫无益于种群生存”。(2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雷纳尔把印第安人的捕鱼和狩猎视为“娱乐”,显然是对印第安社会结构的误解,认为男人懒惰,女人受到虐待,除了承担全部家务之外还要被迫到户外干农活。因此,在新大陆,妇女“遭受的苦难和压迫无疑是地球这部分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24)这是雷纳尔以欧洲文明来衡量印第安人男女分工的典型例子。凯瑟琳·布朗指出,欧洲观察家解释印第安社会劳动分工时经常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在印第安社会,“狩猎与捕鱼是正儿八经的责任,既为家庭提供食物,又提供衣服。女性居于家庭支配地位的结构也让欧洲观察者感到困惑,他们常常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来设想父权家庭和社会结构”。(25)雷纳尔把印第安社会置于欧洲社会的对立面,显然有以其“野蛮愚昧”来衬托欧洲“文明开化”之意,前者处于这种状态乃是大自然的“缺陷”所导致的,进而言之,印第安人在体质上的退化对雷纳尔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布丰在《自然史》第五卷中阐述了美洲土著人的退化及其主要原因,这在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学界流传甚广,启蒙运动时期的绝大多数欧洲学者接受了布丰的这种观点,他们的论著在涉及这一问题时,印第安人通常作为负面形象出现。因此,在当时的欧洲学术界,美洲自然环境的“恶劣”导致印第安人发生退化似乎已不是新颖的话题。雷纳尔为启蒙时代研究美洲的知名学者,他在《哲学与政治史》中不惜大量篇幅描述美洲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比布丰更为详细地展现出印第安人退化的特征以及各种表现。在雷纳尔笔下,新大陆的“一切均展现出疾病退化的痕迹,人类依然能够感受到这种退化的影响。这个大陆的没落在其居民身上继续打上深深的印记,他们是退化和堕落的人种,表现在他们的自然体质、身材、生活方式和理解力上,凡此种种致使他们在文明的所有技艺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步”。(26)上述文字是雷纳尔对土著美洲人的总体看法。具体而言,他们的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外观体貌上美洲印第安人与正常人有异。所有男性“既无毛发亦无胡须,面相显老,即使年龄不大者亦为如此”。小孩成熟过快,老气横秋,未到年龄便呈现出衰弱之状。(27)对美洲其他地区的印第安人体貌特征的描述与此大致雷同。雷纳尔对印第安人外表有时予以丑化,如描述哈德逊湾的印第安人为“平脸,鼻子短而不扁,眼睛的瞳仁呈黄色,虹膜呈黑色”。(28)雷纳尔对印第安人外貌形象的刻画主要以旧世界的欧洲人作为参照,他们与欧洲人在体貌上的差异正是大自然导致其退化的最直观表现。
    其次,在自然界“缺陷”的长期作用下,美洲印第安人体内器官出现异常,进而对他们的性格产生很大影响。在雷纳尔看来,常年弥漫于空气中的湿气和地面的潮湿造成印第安人体内“血液更冷,汁液更为黏稠”,致使他们性情变得“更为冷漠”,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感应”更为迟钝,由此导致印第安男性“缺乏力量,勇气欠佳”。在他的笔下,本来强悍勇猛的男性被“女性化”,怪不得他们体质懦弱,胆小如鼠。这些身体器官的缺陷“让他们失去了刺激种群繁殖的激情”,这是“另一个半球的一种根本缺陷,属于某种疲弱无力,清楚暴露了这个大陆是多么的新”。(29)“新”意味着“不成熟”或“不完善”,这种状态不仅指自然界,也指印第安人,他们身体器官发生退化乃是长期生活在这种有“缺陷”的自然环境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最后,美洲土著人的生活方式与文明社会相距甚远。“懒惰”是体现在土著美洲人身上的一个明显特征,雷纳尔往往将之与退化联系在一起,有“坐享其成”或“不思进取”或“缺乏活力”的含义。在秘鲁印第安人的生活中,懒惰“是占据支配地位的习惯”。雷纳尔认为,印第安食人族身上表现出的“懒惰”是满足食物所需的最容易方法。欧洲懒人需要钱,会通过行窃不劳而获。食人族的印第安人需要食物,他们不会费力费时去狩猎,只需杀死一个人,将其肉分而食之。雷纳尔将这种行为看作既是一种“生理疾病”,也是一种“道德缺陷”,用来说明印第安社会距离文明社会有多么遥远。雷纳尔在论及印第安人身体机能退化时,特别强调懒惰“是美洲人的莫大愉悦和至高幸福”。(30)男欢女爱本来是文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男性充满活力的表现,更是繁衍后代之所需,但在美洲,这种人性的“第一本能”在印第安男性身上早已消失殆尽,他们对女性缺乏热情,只是把“她们视为满足欲望的工具。女性与其说满足了男性的愉悦,倒不如说成为男性懒惰的牺牲品”。(31)上述描述不管是否属实,对雷纳尔来说都无关紧要。正是在欧洲文明的衬托之下,美洲“他者”的形象牢牢地确立在欧洲人脑海中,这正是雷纳尔以夸张的语言描述印第安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目的。
    雷纳尔在著述中不乏对印第安部落某些方面的赞扬之语,尤其是称赞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印第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未受到腐化污染,但这种赞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是针对欧洲专制体制而言,目的是谴责殖民主义者对这种和谐状态的破坏带给美洲的巨大“灾难”。雷纳尔的笔墨绝非至此,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雷纳尔必然会对所谓“野蛮人”本身及其生活状态进行完全与欧洲文明相反的描述,以此凸显“文明”与“野蛮”难以调和共存。美洲土著人的“低劣”、“野蛮”、“愚昧”以及“懒惰”等是启蒙时代大多数欧洲学者观察这个新大陆的一种思维定式,雷纳尔不是这种理论的“始作俑者”,只是在其著述中将之进一步发挥和演绎,在想象中勾画出美洲土著人发生退化的宏大场面,在强化欧洲人脑海中美洲“他者”形象方面,雷纳尔可谓“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