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从东亚区域意识到东方国家的整体崛起(11)


    注释:
    ①《尚书·禹贡》,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77页。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52页。
    ③西嵨定生:《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构造》,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61年,第1页。
    ④堀敏一:《中国与古代东亚世界》,东京:岩波书店,1993年,第255页。
    ⑤(19)(20)铃木靖民:《日本古代国家形成与东亚》,东京:吉川弘文馆,2011年,第356页,第25页,第370页。
    ⑥⑩(12)(21)唐代史研究会编:《隋唐帝国与东亚世界》,东京:汲古书院,1979年,第140页,第142页,第360页,第13-14页。
    ⑦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东京:校仓书房,2003年,第39页。
    ⑧村川行弘编:《5000年前的东亚》,大阪: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1997年,第9页。
    ⑨堀敏一:《东亚世界的形成》,东京:汲古书院,2006年,第274-275页。
    (11)佐伯有清:《古代东亚与日本》,东京:教育社,1977年,第205页。
    (13)费正清编:《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杜继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页。
    (14)(15)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前言”,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页,第11页。
    (16)(17)刘希为:《隋唐交通》,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第136页,第138-141页。
    (18)堀敏一:《律令制与东亚世界》,东京:汲古书院,1994年,第146页。
    (22)穆根来汶江等译:《中国印度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1页。
    (23)(40)桑原骘藏:《蒲寿庚考》,陈裕菁译,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31页。
    (24)(29)罗兹·墨菲:《东亚史》,林震泽,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第213页,第155页。
    (25)(38)(53)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关永强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1页。
    (26)钱乘旦主编:《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7页。
    (28)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迟越、王红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314页。
    (29)(30)安东尼·瑞德:《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第2卷,孙来臣、李塔娜、吴小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3页,第28页。
    (31)(33)(37)(42)罗兹·墨菲:《亚洲史·导言》,黄磷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第2页,第301页,第98页,第567页。
    (32)(34)(46)(50)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许宪春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页,第109页,第134页,第121页。
    (35)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 吉尔斯主编:《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295页。
    (36)A. L. 巴沙姆主编:《印度文化史》,闵光沛、陶笑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页。
    (39)参见纳忠:《阿拉伯通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28页。对于阿托伯文化与文明之于世界的影响,国内外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杰克·戈德斯通说:“1500以前全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很可能都是阿拉伯人和其他的穆斯林”,“在约从1000-1500年,伊斯兰文明的科学知识和实践都远远超过了欧洲的水平。”参见杰克·戈德斯通著。关永强译:《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62、165页。
    (4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28页。
    (43)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译,“中文版序言”,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44)特伦斯·K. 霍普金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转型时代——世界体系的发展轨迹:1945-2025》,吴英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9-83页。
    (45)渡边利夫监修:《亚洲产业革命的时代——西太平洋改变世界》,东京:日本贸易振兴会,1989年,第86页。
    (47)宋丙洛:《韩国经济的崛起》,张胜纪、吴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2页。
    (48)梁英明、梁志明等:《近现代东南亚(1511-199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7页。
    (49)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第712页。
    (51)张力群:《印度经济增长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7-88页。
    (52)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景跃进、张静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4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