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栖息之地和灵魂归宿之所,是维系民族关系团结和谐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历史研究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新疆成立了从事历史研究的专门机构,建立了本地学者队伍,...
摘要 :三十多年来,批判医学人类学家在对全球艾滋治理的批判性参与中彰显了自身的道德形貌。他们追寻社会公义,揭露全球疫情背后的结构性暴力并与之“战斗”,帮助推动向全球...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及“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这一重要论断,该论断不仅是新时代党的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
去年底,北京外国语大学选派一批教师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俄语学院青年教师孙磊主动报名。孙磊不仅要完成学校俄语专业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扛起了克拉玛...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文明演进中,孕育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汉字文化独树一帜。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中秋节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内容丰富,虽然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蕴含着同样的家国情怀,更展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容乃大...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民族事务治理的领导核心,为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具有中国特色和...
摘要 :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瑶族盘王节突破了家庭或家族自发组织传统,不断走向社会,形成政府和民间力量协调组织的民俗节...
摘要: 一个“多民族政治体”形成和存续的核心在于一套能够使具有不同政治与文化传统的诸民族“各安其位”的“秩序”,而“民族史书写”正是这一“秩序”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
劳动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幸福之源,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共享发展成果,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使全...
内容提要 :明朝洪武元年发布的禁革“胡服”诏令,曾经专门提到元代流行的“深簷胡帽”。综合考察蒙元时代的各类资料可知,这种具有深刻时代特征的帽式,即是“幔笠”(或名方...
内容提要 :以往的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一向侧重于艺术本体形态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梳理、分析以及“非遗”保护发展层面的研究,对于着眼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语...
【摘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是对西方自由主义难以化解身份政治困扰的一项破局尝试,其跨文化教育模式旨在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以达到促进国民团结的目的。一定程...
内容提要 :边疆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意义。传统的边疆发展研究更多关注边疆经济发展本身的意义,更多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边疆的资源...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文明和文化传承的最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科...
本报兰州9月20日电 9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巴特尔赴西北民族大学调研,围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
摘要 :边疆人类学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边疆理论研究的发展。人类学视野下边疆研究有着鲜明的学科特色和时代特征,政治视角、文化视角、社会视角的边疆观交相辉映。政治边疆观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