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明确指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族人民是中...
摘要:清末,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趁入京觐见的机会向中央政府提出直接向皇帝奏事权的请求,清朝政府依照惯例未予同意。本文据所掌握的历史档案史料,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过程...
摘要: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断对钓鱼岛提出主权要求并强行占领该岛。自此,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以各种形式不断抗议。本文旨在从...
现在部队中有一句话特别火——“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很多人把孙子这句话误解为不使用武力。孙子这句话中的“不战”是说不进行攻城的热战,而不是说不进行使用武力的冷战...
摘要:20世纪30年代前,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此间,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到中国的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
当中国的陆路领土争端基本得到解决时,海上的领土领海争端却在近年出现紧张态势。其中,南海争端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等国积极介入南海事务,南海争端国际化已经成为现实。 从长...
摘要: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不但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而且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各族公民获得了充分的人权,为西藏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简称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南沙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不仅影响我国与南沙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审时度势,适时决策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16世纪起,外国传教土就染指西藏。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清朝国力的日益衰弱,英、俄、日又加紧争夺西藏。进...
巡阅普防的缘起 1913年,蔡锷到京任职,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鉴于“地方元气未复,乱党潜滋,盗匪充斥,蒸民涂炭,念之痛心。欲图安辑之方,亟宜咨度一切”,唐继尧决定到各地...
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构成我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该列岛并不在清朝...
摘要: 美国南海政策的制定和演变受到美国学界和政界新孤立主义、中立主义和干涉主义三大思潮的影响。美国政府现行南海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中立主义,但在近期政策辩论中,干涉主...
摘要:帝国主义侵藏史不仅是藏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来,该领域各方面论题均有所涉及。具体而言,1949年~...
摘要:冷战结束后,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决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睦邻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东...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海洋文化”讨论热潮的背后,掀起了一股文化分裂的暗流。一些人声称台湾文化的本质是海洋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定性为大陆文化,否定中国海洋文化...
摘要:南京是明代前期和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首都,遗留了灵谷寺、鸡鸣寺、蒙藏委员会等一批涉藏文物。南京涉藏文物古迹,记载了明王朝对藏区“多封众建”和国民政府努力维护国...
摘要:文章运用政治互动的概念与模式,对明代中央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的状态重新进行剖析与解释,认为明朝与蒙古之间形成了武力对抗的互动模式,与藏区形成了政治招抚的互...
一、引言 东亚地区的领土、资源争端是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一个潜伏的不稳定因素。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分歧,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存在不同...
摘要: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的“领海基线法”,将南中国海部分岛屿划入其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不仅违背了历史事实,而且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菲此举之目的是盗用国...
摘要:长期以来,边界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和推进两国边界谈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边界谈判的进展及原因、当前的谈判难题和障碍以及未来出路方面,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