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生在1945年10月的昆明事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与云南地方当局为争夺省政控制权而多年博弈的结果,也是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和“云南王”龙云强势个性碰撞的产物。事变以龙云...
摘要: 中国对南中国海四大群岛之主权,实有充分理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南海问题的多边政治文件,在各国围绕南中国海问题之解决所进行的努力中具有里程...
摘要: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政府化解以至于最终消除周边海域争端的一个政策提案,它的提出甚至早于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政府...
摘要: 在南海问题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海峡两岸根据形势变化采取了不同对策,但从发展脉络看,两岸南海政策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上世纪90年代中叶前,两岸学界坚持南海合作...
摘要:文章试从分析早期西方传教士入藏传教的背景、传教阶段、特点、失败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对早期天主教在西藏的渗透活动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和评述。以期较为客观、准确、全方...
摘要: 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此“附近海域”为附属于上述岛礁并应归属我国的领水部分,包括内水及领海。“附近海域”的具体范围,应在确定南海诸岛...
摘要:1925年6月,大勇法师率“留藏学法团”由北京出发,赴藏学法,成为民国时期内地僧人以游学方式自发组织前往西藏求法的先声。本文认为,作为学法组织的启蒙范本与汉藏关系...
西方藏学界对西藏有各种各样的误读,甚至不乏有认为旧西藏是远离世间纷争、充满宁静美好、带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香格里拉”的论调。但诚如许多论者所指出的,这种将西藏想...
摘要: 南海航行安全对亚太经济和与亚太经济联系密切的世界其它各地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由于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治状况有直接联系,并且受到美...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以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东南亚各国派遣使者附载方物来中国进行朝贡,而明政府则以赏赐的方式收买其“贡品”。这种所谓的“朝贡贸易”到...
摘要: 明代的“倭患”经历,留下了持续的“倭寇”记忆,对明清时期的海权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明嘉靖年间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到鸦片战争前夕严如煜的《洋防辑要》,自明...
摘要:18世纪(清代中期)朝鲜学者朴趾源,随朝鲜使臣赴中国祝贺乾隆帝70寿诞。期间,他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乾隆盛世的风物人事,将所见、所闻、所思记述在《热河日记》中。其...
摘要: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
摘要: 中国南海疆域中的西沙、南沙群岛曾是帝国主义觊觎的对象。本文通过对杭战前后中国政府为维护主权,反对法、日帝国主义侵占西沙、南沙群岛的描述,肯定了当时的中国政府...
摘要: 现今和将来我国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海洋,海洋问题可能引发海洋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这些海洋问题来自东海、黄海和南海以及公海等海域。而造成海洋问题的原因多样,且各种...
摘要:本文对丹达神崇拜的产生、发展、衰落过程作了考述。认为丹达神源于清乾隆十八年入藏的云南参军彭元辰殉职于丹达山。后这一崇拜为清朝倡导,遂向拉萨、成都及康藏交通线...
近年来,“海洋权益”、“海洋环境”、“海上安全”等词语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中,海洋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海洋问题及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加剧,...
摘要: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海峡两岸共同面临着南海和钓鱼岛争端。两岸无论在南海还是钓鱼岛问题上都持有基本一致的立场,也有过共同维护主权的历史。大陆地区的南海政策...
摘要:西藏独立是西姆拉会议的核心内容。在西姆拉会议上,西藏地方政府和英国相勾结,正式提出了“汉藏划界”和“西藏独立”的主张,并迫使中国代表在西姆拉条约的草案上签字...
摘要: 本文围绕中日两国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主要案例开展研究,概述争议的演变,探讨演变的动因,总结争议演变反映的国家间及地区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