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至19世纪末期,随着英、俄等列强对西藏侵略的加剧和西藏边疆形势的日益危急,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对于西藏史地研究逐渐重视起来,并且逐步地将西藏史地研究推...
摘要:北宋时期,宋、辽、夏三国在西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导致这一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北宋初年,西北地区的吐蕃部族,已基本结束族种分散的混乱局面,先后在河西、...
摘要: 1946年西藏地方代表出席制宪国民大会,意义重大。英国在即将退出印度前夕,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组成“慰问同盟国代表团”,企图唆使分裂分子“独立”。针对英国的企图,国...
摘要: 美国统治时期,菲律宾建立起了同美国如出一辙的政治制度,这就决定了其政党政治运作方面对美国的依附性。同时,这一政治关系决定了二者的经济关系只能是菲律宾服从美国...
摘要:清代,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占据统治地位,“政教合一”制政体和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贯穿这一时期的整个历史。在清中央政府多层面的管理下,西藏地方各个时期的政教建...
中国四大邻海海域总面积为472.2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国的海区面积占300万平方千米。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占据中国海上岛屿、开发海洋资源,以致中国约12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与八...
摘要: 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管理机构经历了从清代的七级制,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三级制、再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二级制的巨大变化,对云南边疆的经营管理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
理藩院是清朝早在关外时期就己设置的、以后专门管理西、北地区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其主要官员及所属内部机构包括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额外侍郎一名。下辖文司,即旗籍...
摘要 :源远流长的滇藏商贸交流在近代历史条件下迅速发展,成为维系近代滇藏往来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历史上商贸交往最密切,对彼此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显著的历史时期。这其中...
摘要: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
一、早期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理论的提出 本文所称的“早期游牧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就本文所具体讨论的西藏高原这一区域而言,包括了从吐蕃王朝兴起之前的史前时代...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获得独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菲律宾第一”的“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席卷全国。菲律宾个别人或团体开始在南沙群岛进行具有实质意义的所谓“民间探险”...
位于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及其附属设施是美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群,它们在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中占有特殊地位。目前美军对这些基地享有的使用权将于199...
9~13世纪的分裂割据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个颇为特殊的阶段。从政治上说,各地方势力集团拥兵自据,分治一方,难以形成统一的气候,但与吐蕃王朝相比,各地方势力对学术的限制...
清朝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值得反思的一面。成功的地方在于,清朝用有限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资源,实现了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保证了地方政治局势的基本稳...
摘要: 清初康熙年间,清朝用兵西藏,驱逐准噶尔入侵西藏,并就势结束了和硕特部蒙古势力对西藏的统治,开始了清朝直接管理西藏的历史。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迪庆...
摘要:陆兴祺长期担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并一度被授予陆军中将,提出了许多治藏建议,是1912—1926年间西藏治理的重要人物。但是包括陆氏的职衔、所属机构及其部属情况等问...
摘要: 近十年来,面对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以及中国海权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中国海权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关于中国海权的概念、...
摘要: 本文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孙中山、袁世凯及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等历届民国领导人及中央政府坚持维护对西藏主权的斗争,有力地驳斥了境内外分裂势力编造的民国...
摘要: 日本政府对《马关条约》第二款第二条“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这一模糊性规定是别有用心的,其目的是借以掩盖其按既定之认识和策略去占领钓鱼岛列岛,避免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