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的考古学研究史,可以上溯到西方学者对这一地区的探险与考察活动。17世纪20年代至18世纪40年代之间,欧洲的天主教教士从喜马拉雅山外或我国内地进入到西藏,在阿里和卫...
摘要: 南海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有维系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考验中国与美国如何共处的体系性意义。南海问题的解决,必须使政治、经济和安全关切均衡地得到保障,...
1403年,明代永乐元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记载了中国海上航线与途经岛屿,其中明确记载了钓鱼屿(即钓鱼岛)、赤坎屿(即赤尾屿)等岛屿名称。 1543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的...
摘要: 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中,昭通地区的改土归流为中国历史发展之大势所趋。雍正朝审时度势,开始了在昭通地区的改流行动。改流初期,雍正朝持谨慎态度,拟对昭通和平...
菲律宾是南海的主要争端国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菲律宾以民间窃岛先行,再由政府接管,进而挑起美济礁、黄岩岛等事端而逐渐成为南海争端国。今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
摘要: 菲律宾宪法把所谓“条约界限”的全部海域规定为国家领土,这不仅扩大了本国的领土范围,而且对我国南海海域的划界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菲律宾又以总统法令把我国南沙...
摘要: 古代西藏的阿里地区很早就拥有自成一体的政治文明,7世纪中期卫藏地区兴起的雅砻政权第一次将西部西藏置于直接管治之下,吐蕃王朝在象雄故地实施了近200年的政治治理,...
摘要: 清朝在西藏建立起直接统治是通过1718—1719年的“驱准保藏”战争实现的。1720年以后,清朝在西藏建立的行政体制几经变化,按其自身发展,可分三段考察。1720—1727年,为政教...
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源于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是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两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
摘要: 解决南海存在的南沙岛礁领土归属争议,利用和平方法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分析了利用和平方法(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处理南沙岛礁领土争议问题的基础和障碍,阐述了国际...
摘要: 19世纪中期有关中印边界东段的协定文本及形成这些协定的背景、进程、结果表明,在英属印度入主阿萨姆前,存在着一条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平原边缘,或喜马拉雅山南侧坡...
摘要: 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的中菲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对华“隔离”;60年末到90年代初期马科斯和阿基诺总统期间的缓和、建交与发展时期;拉莫斯...
摘要: 近年来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揭示,西藏高原史前人类与外界曾发生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通贸易中形成了一定的交易物资种类和较为固定的交通路线。事实...
摘要: 中日两国间在东海问题上的争端主要包括东海海底油气资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以及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之争。这些争端之间虽然盘根错节、互相...
摘要:政教合一,并非西藏自古就有,而是蒙古征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元世祖与萨迦派帝师八思巴结盟联手的权宜选择。旨在建立蒙元皇帝与萨迦教派共同凌驾于西藏诸部之上的新统治...
在国际斗争实践中,世界主要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时,在这一国家顶层战略之下,均提出各自的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或政策。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计划与战略原...
2010年9月发生于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海域的中日撞船事件,虽以日方释放并免予起诉中方船长而使事态告一段落,但中日两国间围绕钓鱼岛归属的争议并未就此划上句号。日方关...
2010年的夏天,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同时出现了某种安全上的紧张态势,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在中国和某些邻国之间,同时爆发了矛盾,甚至是某种对峙状态。上述事态促使我们对海...
摘要: 近代史上,英国侵略我国西藏的图谋层出不穷,手段不断变换,1929年底和1930年初,尼泊尔与西藏因为某些细小事物发生纠纷,英国见有机可乘,暗中唆使尼泊尔入侵西藏,战争...
摘要: 德国在中国的西藏地区从来没有直接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但是涉藏活动却极为丰富。20世纪90年以来,西方尤其是德国学者研究了德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涉藏人物和事件,取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