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他们此前无法进入的拉萨等地的气象、气候、沿途高程、河湖水系等多方面作了全面的探察,是近代西人探察西藏史上一次非常有影响的活动。在前...
20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出于遏制社会主义中国的需要,屡次侵扰南海诸岛,不断制造事端,南海地区遂成为敏感的“边缘地带”。为捍卫南海权益,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
13世纪西藏与中原政治关系的形成不可能仅由中原王朝单方面因素所决定,它也是西藏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 13世纪,西藏形成了一种强烈依靠外部力量支撑的政体模式。这种政体模式...
摘要:丧葬观念和丧葬礼俗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新疆史前和汉魏晋时期考古中,发现广泛存在着墓葬用火现象,这种丧葬用火现象一般被解释为火葬...
摘要:近代以来,由于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地位,出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中央政府从实际出发,利用多种方式开发西北,形成了三次开发热潮。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
摘要:作为观察中国历史变迁的一种整体性的空间视角,拉铁摩尔提出的“区域研究法”是以战略区与经济区关系整合为切入点。在处理俄国与内亚的问题方面,必须使清朝动员举国上...
摘要: 在唐宋以来的桂西地方历史中,统治阶层演化的历程是以姓氏集团为中心的,这一脉络在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下被延续并得以强化。明中期以后,随着全新宗法思想在帝国内的兴...
摘要: 中日钓鱼台列屿争端是中日双边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但其起源、演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均与美国的卷入关系重大。本文通过回顾有关历史,揭示出美国在钓鱼台列屿争端中的...
琉球,即今日本之冲绳县。据《中山世鉴》记载,隋大业中,遣使者羽骑尉朱宽到海外访求异俗,始至其国,因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虬龙浮水中,故称之为“流虬”。至明洪武初,改称琉...
钓鱼岛列岛,也称钓鱼台列屿或钓鱼列岛,由钓鱼岛、黄麻屿、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等八个小岛屿组成,分布在北纬25°36’—26°,东经123°——125°30’,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摘要 :琉球曾经是中华朝贡属国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但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之后,将其划为冲绳县,从而改变了琉球原来的政治属性及地域范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基于冷战的需...
1841年~1842年的森巴[“森巴”一词,狭义系指查谟的道格拉王室,广义则泛指锡克王朝及其所属的查谟和罗摩纳格尔。《西藏奏疏》卷1载“……拉达克迄南有然吉森一大部落。其属有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几乎与所有周边国家存在着领土问题与边界问题。50年代前半期,中国政府忙于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问题,尚没有对边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可能...
摘要 :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是古代中国人。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边缘海,我们应捍卫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合法权益,...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习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通过“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发展路径,揭示了“点-轴带动...
清代光绪年间,中日围绕“琉球问题”有过长达数年的争议。1879年8月2日,日本驻华公使向总署转交外相寺岛宗则7月16 日发出的《说略》,内称:“琉球为我南岛久矣……国史记南岛朝...
摘要:丝绸之路研究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资料,东西方的传世文献,丝路沿线发现的文书,各地出土的文物。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耆、库车、和田、穆格山等...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传统文明的古国,各民族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交融、相互融合,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民俗、思想。知古鉴今是中华民族智慧之所见,对传统文化的“创...
摘要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即以对外侵略扩张为基本国策,将南扩战略置于优先的地位。1874年,日本发兵侵略台湾,是其南扩战略启动的标志。日本南扩实行的是三步走战略...
摘要: 摘要:清末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受救亡图存、巩固边疆的迫切心理及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传教士报刊别有用心的歪曲诋毁,国内舆论对十三世达赖浪费国帑、阻挠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