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二十世纪70年代至今,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海域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大部分岛礁,掠夺自然资源...
河口慧海(KawagutiEkayi,1866-1945)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进入西藏拉萨的日本人,同时也是诸多外国入藏者中一位颇具世界性影响的人物。对其入藏过程及其学术贡献进行比较细致地考察,...
摘要: 在横断山区民族走廊,即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藏彝走廊”中、川滇交界的盐茶马古道商贸通道上的永宁是历史上南诏与吐蕃、吐蕃与唐朝以及唐朝与南诏交战时拉锯式争夺的地...
扎洛博士所著《清代西藏与布鲁克巴》一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之一,2012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进行了较长时间准备和研究而完成的学术专...
2001年2月和2002年1-2月,笔者应哈佛大学之邀,两次赴美参加藏学研讨会,并在美国东部、中西部和东部进行学术考察,增加了对美国藏学研究的感性认识。现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
摘要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很多居民以不同方式纷纷移居和开发中国近海海岛,使中国近海海岛的开发由传统单一的开发模式开始向以渔业、农业、海上走私贸易等为主的多样并举的...
南海问题是菲律宾政府重点关注的利益海域。菲政府首先企图通过国内立法“确认”南海主权利益,2009年2月众议院通过法案,将南沙群岛东部的部分岛礁和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入了菲...
在断续线公布之后相当长的时期,不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此提出异议,且多数国家在各自地图的标绘上沿用了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标示方法,反映出各国对中国在南海的疆域范围和主权...
摘要: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争,...
摘要: 文章认为明清统治者根据藏区的历史实践经验和社会现实情况,以“土流参治”作为藏区土司政治体制构成的基本原则与行政模式之一,构建了藏区土司地区的一种集权统治网络...
摘要: 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曾一度面临解决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的有利时机。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内部分歧重重,以及二战后最高当局忙于内战,没有能够在该问题...
关于海洋区域的历史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与边缘观念和农业文明价值观等影响,潜藏于官方正史之外或民间层次的海洋文明长期被忽视。与内陆区域相比...
摘要: 从长时段历史来看,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众多,但最根本原因当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需要,为中国疆域发展形成之大势所趋。为保证云南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雍正...
一、清前期以安定为社会控制目标的治藏政策 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因素的开发和利用,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必须取决于政策的优劣与...
摘要: 越析诏诏主及主要居住者为磨些人(今纳西族的先民)。磨些部落7世纪中期进入今云南宾川一带,652年后建立越析诏。建诏之后的一段时间中,越析诏能处理好与唐蕃两大力量...
摘要: 中日两国并非共大陆架是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应首先明确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划界应适用并体现公平原则。“中间线”由日本单方面提出,并非习惯法规则,且不符合东海实际...
摘要: 马英九的学术研究中认为钓鱼岛的主权争议在于东海资源上,据此马英九根据海洋法的规定并辅以国际案例作为比较,强调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礁层及专属经济区,以及钓鱼岛主...
摘要: 南海诸岛,主要是指处于南海之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历史上这些群岛,分别以“涨海崎头”、“磁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为名归入中国...
摘要: 本文试图从历史与法律的角度,去伪存真,分析明治时期日本政府官书(政府文书)对“尖阁列岛”的“无主地先占论”及其依据。本文认为,日本方面宣称对钓鱼列岛“无主地...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全区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西北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连,东面与四川省、云南省相连。另外,西藏从西北到东南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