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身毒)之名首次为中国人所知是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随着丝绸之路南道的开通,印度的一些王国与西汉王朝逐渐开始了直接的接触和交往,印度西北部的罽宾甚...
摘要: 在吐蕃的军事力量中,有一支长期以来被诸多研究学者所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吐蕃的斥候。吐蕃斥候为吐蕃政权的崛起,为吐蕃军事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迄今...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龚荫教授历50余年而完成的研究中国土司制度的综合性著作《中国土司制度史》一书,已于2012年7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以精装硬封三巨册的装帧形...
摘要: 随着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安全政策的实施,美国在美日同盟框架下进一步介入钓鱼岛争端,使钓鱼岛问题更加复杂。但介入钓鱼岛争端也使美国自身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美...
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幅员广袤、山河壮美、资源丰富。西藏藏族以及西藏境内的其他民族都是伟大祖国大家庭中的优秀成员。藏族人民勤劳勇敢、朴实睿...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的钓鱼岛事件对策,虽基本立场未有微动,但在具体方式上却经历了从政治处理、政治和司法二元处理到司法处理的转换。这种转换之所以可视为有...
摘要:1942年至1951年美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转变到支持西藏上层分裂势力,秘密参与谋划制造“西藏独立”的过程。这一过程...
摘要: 海洋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深得“渔盐之利”与“舟楫之便”,但近现代以来却饱受海洋之屈辱,陷入战略困境与尴尬境地。导致我国海...
摘要: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
摘要 :吐蕃从唐初起不断向西北地区扩张,伴随着军事的扩张而开始了其迁徙活动。甘、青地区是吐蕃的重要迁入区,吐蕃的迁徙一方面促使吐蕃生产方式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使迁入...
摘要: 清朝“康乾盛世”(康、雍、乾三帝)时期,清朝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推进对西藏的治理。清朝西藏政策经过了几个阶段性的调整、变化和发展过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清朝治...
南海争议早已有之,但南海问题大凸显,成为中国周边外交中很大的问题,有其近年来复杂的国际背景。第一是美国在广义的东亚(大致为东北亚、东南亚和相关的主要的海洋地区即东海...
摘要:二战前后,英印政府认为印度东北边境地区是苏联进入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重要通道,而西藏是遏止苏联的有效屏障和缓冲区。所以,英印在其西藏政策中,贯彻了“制苏保印...
摘要: 清代笔记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记载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史料,既可与《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笔记中的史料涉及清政府数次用兵西藏、驻藏大...
摘要:《艾登备忘录》是英国政府1943年制定的对藏政策。其内容延续了英国一贯主张的“宗主权”理论,并以“西藏自治”来要挟中国政府。古德使团依照此政策在拉萨鼓动西藏自治之...
摘要: 在民国时期的边疆开发史上,西康地区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康地区的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一些相关机构民国初年广泛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及民国二十...
摘要: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南海争端的重点是对岛屿的争夺以及对其主权的确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后,南海争端主要表现为海洋权益的争端。由于海洋法公约...
李维汉,又名罗迈,1896年6月2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高桥乡八斗冲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先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陕甘省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中央城工...
摘要 :十九世纪晚期,边疆危机加深,赵尔丰奉命经营川边藏区,在川边藏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运动,旨在增强清政府在川边地区的控制力以稳定边疆。改土归流内容广泛影响...
南海争议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两者相互关联、互寓其中,而理论上的不清晰,往往导致实践上的紊乱。因此,就南海问题所涉及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