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一生都对传统孝道充满深刻的同情。概而言之,严复的孝道观经历了早期(1853—1894)的高度认同,到中期(1895—1911)既批判又保留...
近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传统以儒家伦理和宗族观念为导向的社会结构逐渐解体。面对日渐松散、开放、流动的社会,如何改变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建构起有效的社会治理...
摘要: 1893年《万国公报》举办征文活动,由贝德礼著,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力译述的《农学新法》一文,应此次征文而出。新法形塑了时人对农学的印象,获得朝廷的认可。张之洞兴...
摘要 :郭嵩焘是晚清最早将厘金制度化的人,并亲自主持了湖南等省的厘金征收工作。1864年天京陷落后他坚决反对裁撤厘金。郭嵩焘是一个因时而变的人。1875年他受命出使英法,在任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书画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书画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笺扇店,其作用与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笺扇店经营商品以信笺...
摘要 :清末立宪的参与者主要是清政府和立宪派。两者在政治危机中的互动关系影响了清末变革的走向和结局。详细剖析两者对立宪变革的期望及其差异,深入分析朝野立宪理念的对抗...
摘要: 民国旧式产婆训练班开启了传统产婆大规模近代职业重塑的历程,是落实产婆改良思想的一种制度性举措。以新代旧的职业重塑,主要通过技术置换来逐步展开,反映了接生手法...
摘要: 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势影响下,晚清时期湖南社会激荡,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领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演变,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物质生活的近代化起步滞后,...
摘要 :协饷制度本意在于酌盈剂虚,保障缺饷省份的军需供应。贵州作为边疆省份从清初以来即为受协省份,咸同年间因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承协省份陷于战火,以贵州为代表的边疆省份...
摘要:1912至1924年间,徐世昌同时兼具清室遗臣和民国政要的双重身份。在近13年时间里,徐世昌不断接受来自清室的赏赐,积极参与清室的各项重大活动,尽力维持清室优待条件。在自...
摘要 :中国历史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的一部分。20世纪初,与中国立宪运动相先后,在俄国、波斯和土耳其等国家也都发生了从专制转向立宪的运动。清末报刊对亚欧大陆的立宪运动一直...
摘要: 清末民初正值中国朝代鼎革与社会转型之际,身处其间而行将消亡的士人群体一方面不得不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学习和传播旧学新知的使命,一方面还要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社...
摘要 :从伍廷芳与美国代理国务卿希尔的庚子密谈记录可知,伍廷芳曾向美方率先提出惩办清朝顽固守旧势力的总后台慈禧太后与载漪等,并为张荫桓等开明官员昭雪的建议,希望美国政府...
摘要 :从“仇教”、“抗官”的双重属性到逐渐趋于“仇教”的单一属性,早期义和团的发展伴随着极端民族情绪的积聚与地方权威的流失。知识精英的背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加深和...
摘要 :本是佛教词汇的"世界",从19世纪末期开始,逐渐由虚入实,被用以指称全球,进而落实到各种具体事物上,在描述范围和规模之外,更体现价值上的判断。源自欧洲的Esperanto,最终取得...
【摘要】 随着洋务新政在天津的展开,具有西学知识和开放意识的官员及其幕僚、学堂教习、技术专家聚集天津,使该地成为其重要的活动场域。他们接受了西学的影响,表现出新的知...
摘 要 :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国官绅围绕是否修建铁路的问题争论不已。60年代主要是讨论如何防止列强插手的问题;70年代讨论的是在我国台湾海岛修建铁路;80年代中期讨...
摘要 :道咸以降,伴随译介西学而来的史地著作、"公法"书籍、报刊文章当中,"国体"与"政体"各有不同的涵义,时人并未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后来日本的"国体"、"政体"辗转传...
【摘要】 1786年赴粤的"大土耳其"号,是继美国"中国皇后"号来华的第三艘商船。"大土耳其"号来华并非预期的计划,而是在"中国皇后"号的激发以及英国钳制贸易的格局下,美国海商由好...
摘 要 :宣讲历来被当作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甲午战后特别是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开始对原有的宣讲加以变革。1906年《学部奏定各省劝学所章程》的颁布,宣告了宣讲所的成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