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82—1894年间,中朝之间的商路出现历史性变迁,陆路商路明显衰落,稳定的海上商路形成并拓展成为主要贸易通道。中朝商路变迁与封贡体制变化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封贡体制是影...
摘 要 :甲午战争,是中日"元气"的大比拼。然而在开战前,清王朝以"人心"或"民心"的解体和堕落形式纷然暴露的民政、军政、贪腐、世风和体制等"内治"问题,并没有获得朝廷高层的应有重...
摘要 :晚清铁路建设及其投融资政策问题与救亡图存时局密切相关,铁路所附带的政治、经济利益,使控制权问题成为铁路借款政策的重心所在。时人希望通过借款融资加快铁路建设的...
摘 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战后的国际格局和文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为期四年连绵起伏的大战期间,中国对于德国的态度从最初的中立到后期的绝交乃至最后宣战,原因错综复杂...
摘 要 :利用学术界较少利用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统计科撰写的《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中的资料,较细致地论述了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与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指出总体而言发...
摘 要 :报刊媒体是明治日本民众接触和了解国内外政情的主要渠道。甲午战争期间特别是中日宣战以前,《朝日新闻》在报道日本政策和日军活动的同时,还报道了很多有关中国方面的情...
摘 要 :19世纪七十年代初,电报连接起了五大洲,中国也被连接其中。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清政府因为不重视电报通讯,外交上处处被动。相反,日本充分运用电报通讯,配合军事行动,处...
左宗棠(1812—1885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中国,不奴颜媚骨,敢于抵御外侮的杰出爱国者。综观左宗棠的一生,审视他的...
摘 要 :保甲册系清代编制保甲形成的户籍文书,迄今遗存稀见。三种保甲册籍具体而微地呈现了清末徽州保甲编制实际运作和村落社会诸多实态。清末徽州保甲编制以明清以来具有村落...
摘 要 :武昌首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必将永彪青史。但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和民国肇建的初期,不但部分怀有权力私欲的革命党人的所作所为...
摘 要 :为了对华展开舆论宣传,1914年10月在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吉明暗中策划、组织、领导下,东方通信社打着日本民办机构的幌子在上海成立。作为日本在华最早设立的通信社,它在中国...
内容提要: 民间市政参与研究是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一个新生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民间组织的市政参与、民间市政参与与市政体制的变动、民间市政参与的制度...
摘 要 :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秩序,中外条约关系的建立和变化,与此有着不解之缘。条约关系产生和形成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充斥着不平等性质的内涵,体现...
摘 要 :何桂清在咸丰后期出任两江总督并兼管两淮盐政,为增加税收,他改变旧有的就场征课办法,推行设局征课,后续又进一步变成官为定价。经过何桂清的改革,两淮盐税收入有了较大幅...
【摘要】 为了改变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落后状况,上海保险界的有识之士于20世纪30年代在开展国民保险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他们以开启民智、传播科学、造福国家、保障民...
所谓“教章”,是指清朝与洋教方面或外国官方拟议的关于教事问题的章程之类文本。除章程外,另有多种名目。其中,有订立生效者,有先立后废者,有议而未订者。自19世纪60年代初...
摘 要 :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的创建是清末新政中较有成效的一项改革举措。科举制度废除之后,为普及和推广初等教育,避免地方上的教育失序现象,学部在县一级设立劝学所作为督办地方...
【摘要】 在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日本是对中国煤矿侵占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统治手段最为凶残的国家。从《马关条约》签订到日本战败投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为了...
摘 要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在淮盐行销的湖南省内,太平军及私盐攘夺淮盐利益,粤盐、川盐亦不断涌入湘岸市场,统兵将帅在湘岸采取各种变通办法筹措军饷,导致湘岸旧制趋于肢解。战...
摘 要 :辛亥革命,民国肇建,庞大帝国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逊清皇室作为一个微型政治实体停留于民初社会。1912—1924年间,逊清皇室以紫禁城内廷为主要活动空间,仍然保留着不少皇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