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世的最后三年,是在重病缠身、工作繁忙、派系纠缠中度过的。他曾说“打算在最近期间内把我全部分的主张堂堂正正著出一两部书来”。他以著书立说、授课演说的一贯做法...
在战乱动荡、物质匮乏的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极高水准的学术大家。这是一个事实,究竟怎样看待这一事实,是否可以因此而认为民国时期的学术水平比现在还高?不少学者对此...
“乡村”是“农村”的代名词。作为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乡村和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体,农民子弟自然是乡村教育的主体,这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在近代中国乡村教育改革中,...
内容提要: 城市水利问题,长期以来是多学科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北京自来水事业自清创立至今已逾百年,其历史既是北京市政基础设施发展与城市近代化的社会变迁史,亦是北...
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
“晚清”文学越来越被学界关注,但多数研究聚焦晚清时段的小说,而对该阶段的诗词,尤其是借助报刊传播的诗词作品,则少有关注。 被文学史忽视的报刊诗词 晚清民国时段,是中...
内容提要: 英藏敦煌写本的主体部分,是斯坦因1907年10月初坐镇安西遥控私购的第3批藏经洞出土写本约230捆,其数量远大于斯坦因1907年5月28日、6月6日在敦煌莫高窟私购的第1批、第...
[摘要] 《海关医报》(Medical Repots)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任职中国海关的海关医员编撰的一份有关沿海、沿江以及沿边各通商口岸的医疗卫生报告。无论是从年降雨量,还是年温度变化...
内容提要: 受日本明治时期“言文一致”运动的影响,清末最后20年里掀起了一场语言文字改革运动。创制切音简字,倡导白话文,都以实现言文一致为目标。在这场运动中诞生的各种...
1902年下半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发出札文责令上至布政使司下至有关衙门、局、府及海关等机构编制翌年财政预算表。 西方近代预算制度是一个涵涉政治、法律、经济等诸多要素的...
内容提要: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应对,可以围绕王朝制度系统的反应,形成一种历史叙事。在这一事件应对叙事中,李鸿章不是直接责任人和主角。但围绕李鸿章的大量史料显示,这...
摘要: 清末械斗与政府应对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缺失所在。清末政府应对械斗的举措之一是劝谕息争以遏其萌,其中政府与舆论界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二是借助民间资源消解民间械...
内容提要: 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崩逝不久,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收到檄文一件。该檄文煽动“内乱暴动”,词涉摄政王载沣。檄文封面有“横滨梁缄”字样。梁启超怀疑此檄文是袁世...
摘要: 1895年福建古田教案是继1870年天津教案之后外人伤亡最多的教案,是清末福建省最严重的地方事件之一,也是一次影响较大的外交事件,中外报刊对其报道较多,《申报》就是其一。《...
内容提要: 19世纪中后期由于法国侵略越南而引起的中法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涉,是近代中法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清政府内部对于这个既牵涉到传统宗藩关系又牵涉到近代中国与列强关...
内容提要: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
80年前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经中国共产党与张、杨等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使之和平解决,从而促成了以国共两党...
从1840年代开始,林鍼、容闳、郭嵩焘、曾纪泽、钱单士厘……他们率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足迹遍及欧美与日本,他们的记述与思考为迷失方向的中国重建了一个可以参照的目标。钟...
中国新诗迎来了百年诞辰。从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刊发《白话诗八首》起,拉开了中国新诗的序幕。百年来,新诗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不解的因缘。胡适早年就读于吴淞中国公...
内容提要: 电报引入中国后,渐为金融领域所取用,衍生出电汇这种新型经济行为,传统的汇兑方式与格局由此出现大的变动。电汇在近代中国的演进,从其经营的主体和规模两方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