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成立四十年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一套“镇社之宝”,就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中文版)。 “剑桥中国史”系列(中文版)推出三十余年来,赢得了包括专业研究者及普通读者...
编者按:十月革命后,苏俄对外蒙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同库伦当局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有助于打破自身在东方面临的孤立局面,但库伦方面并未理会苏俄的主张,为此,苏俄着力对外蒙...
编者按:民教畛域指的是晚清时期平民与教民对立冲突的社会事实。民教冲突与对立的格局,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便已显露。从20世纪前后开始,“畛域”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起。与此对...
编者按:“百货公司不只是现代文明的展示橱窗,更是一个现代性的争议之地。”本文论述了百货公司的现代性特征,即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汇集各种不一致的概念和不协调的实...
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和变迁,它是一个古老文明浴火重生的战场,也是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活最活跃的舞台。近年来,在一度经历“告别革命”思潮席卷的中国史学界,“革命...
今天是戊戌变法 120 周年。两个甲子以来,围绕这场改革所催生的历史解读和启示从未断绝。今天,我们来读一篇余英时在戊戌变法 100 周年之际,受香港《二十一世纪》之邀而特别撰写...
1998年,戊戌变法一百周年,我结束了先前的两次鸦片战争史研究,开始研究戊戌变法。2018年,戊戌变法两个甲子,一百二十周年,我的研究还没有结束,仍然在路上。 时光又逢戊戌,...
教案史研究者曾遇到过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清末以后教案是如何消失的?实则直到民国,教案从未消失,只是基本淡出了公众视野。这也提示我们,教案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及是...
摘 要:袁玉冰是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之一,“修身”和“自治”是他走向革命的内在动力。袁玉冰在南昌二中求学期间,面对种种现实生活问题和人生的烦闷,做出了两个反应:...
原载于《团结报》2016年10月13日第5版 近代以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像成为了继文字之后纪录历史的又一重要载体,相比较文字而言,图像更因其直观、形象、内涵丰富,引起...
内容提要: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前后不过半年左右时间,国民党当局在昆明、重庆和南京三地,接连四次用暴力打杀异议人士,制造了一连串血案。这些血案不仅没有压制住异议者...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它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长达200余年,其中原因虽然很多,但妥善地处理与蒙古的关系,进而获得蒙古封建主的强力支持,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有人...
在人们看到我写的书时,往往会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或者其中一个:思想是如何吸引你的?思想史究竟是什么?思想史与政治史之间有无关联?而其中最后一个关于思想史与政治史之间...
依笔者愚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可能就是许多研究对象所留下的论著,在今天的史学视域下,只有史料的意义,而无思想的意义。西方学界对卢梭、康德、黑格...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这位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的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就以一本《西方的兴起》赢得大...
有回受邀去耶鲁(Yale University)讲演,事毕,东道主孙康宜教授很热情地邀我前去她家闲坐。驱车半小时,穿过葱绿的小森林,进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屋内摆设全环绕学术着想,孙...
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匋斋,正白旗人。清末时期,端方在政坛显赫一时,历任湖北巡抚、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端方世居直隶丰润县,丰润别称“浭阳”,端方在史...
一战爆发之后,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借欧美列强无力兼顾中国之机,积极推行以武力威胁和政治干预为主的对华政策,强行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通过最后通牒形式强迫中国接...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对占领地区的经济殖民、侵略问题一直是海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中日两国史学界在最近几十年围绕日本经济侵华问题,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出...
今天哈佛燕京学社的学者校友和同仁同事一起欢聚共庆学社创办9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一起回顾哈佛燕京学社历史的一个最合适不过的好时机。哈佛燕京学社于 1928年 1月 5日由美国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