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报刊媒体上时常刊载一些名人在民国时期投考清华、北大等名校时,虽个别科目成绩很低却能够被“破格”录取的故事。那些“偏才”“怪才”的数学、英文等科目...
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著述很多,但只有伯特兰·罗素的《中国问题》(The Problem of China),出自一位哲学大家之手。近代以后访问过中国的西方哲人很多,但只有这位英国哲学家,在中国讲...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史学工作者自觉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在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理论体系,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道路,探索中国历...
8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化视域下的近代中华文化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逸夫...
大家都知道老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但是他们都各自还有另一种称呼您知道吗?这些称呼有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有的是具有标志性的独特建筑,他们都体现了各个城...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它“不仅对于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世纪以来,“西方各种各样的学说都在开药方,包括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3月4日,习...
摘要:在“历史主义”的概念史上,卡尔·波普尔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论者一般认为,波普尔赋予historicism一种与众不同的含义,他对historicism的批判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主义...
感谢会议组织者邀请我参加会议,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我曾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工作多年,之后又调到浙江大学,个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国民党史与蒋介石。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我...
参加本届研讨会,感到特别高兴。特别是会议安排我作发言,深感荣宠。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借此机会表个态,我们《历史研究...
摘要:在19世纪中后期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演变中,以及对其认识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用以指称其不同流派或概括其整体性质的名词概念。在实际使用这些名词概念处理革命运...
摘要:1949年11月,国民党体制内的改革派雷震等人,在胡适支持下,于台北创办政论性杂志《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宪政民主”爲追求目标。初期,得到国民党当局的鼓励和支持,但...
内容提要:虽然工人是中共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动员的主体,但在中国,阶级分化并不严重,对工农的动员极为困难。中共选择从易于发动的学生运动入手,通过发动学生,促其到工人、...
内容提要:1927年11月的湖北黄麻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都以这里为起点。为什么当时许多地方的起...
内容提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刷资本主义在消费、市场与文化的网络中日趋成熟,商业与文化多元互动,缔造了一个充满经济活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大上海”摩登时代。文化市场与...
内容提要:1924-1925年,因叶清和案,北京政府与智利及列强在华外交团、驻沪领事团就智利是否享有治外法权进行了交涉,最后成功使智利放弃治外法权的要求。中智条约中并未明文规...
内容提要:1927年5月,在李石曾、蔡元培等党国元老的推动下,国立劳动大学在上海创办。劳大创办之初,无论在经费,还是人事上均受到特别照顾,彼时学校的前景似甚可期。但随着...
中国知识界对外部世界和国际关系的关注大体上是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的。19世纪晚期的寓华传教士曾翻译和撰写一些关于欧洲历史的著作,其中涉及欧洲的国际关系。1926年北京京城印...
当前,跨学科已成为科学实践与学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在过去70年间,作为一种以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人”为核心研究对象的学科,口述史学的发展呈现日益明显的跨学科趋...